梦远书城 > 范仲淹 > 范文正公集 | 上页 下页 |
范仲淹神道碑 |
|
褒贤之碑 宋仁宗皇帝篆额, 观文殿学士、光禄大夫、行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事、畿内劝农使、上柱国臣王举正题。 宋推诚保德功臣·资政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护军·汝南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公·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皇祐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讳仲淹,字希文,五代之际,世家苏州,事吴越。太宗皇帝时,吴越献其地,公之皇考从钱俶朝京师,后为武宁军掌书记以卒。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飬。及公既贵,天子赠公曾祖苏州粮料判官讳梦龄为太保,祖秘书监讳赞时为太传,考讳镛为太师,妣谢氏为吴国夫人。 公少有大节,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趍舍。其有所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疆母号之渐,其事遂已。又上疏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非太后时事,欲寖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其大德。初,太后有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后。公谏曰:“太后,母号也,自古无代立者。”繇是罢其册命。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使还,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不能得,贬知睦州,又徙苏州。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益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 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暇则益取古今治乱安危为上开说,又为百官图以献,曰:“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尧舜之治不过此也。”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如此而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亦不可以不察。”由是吕丞相怒,至交论上前。公求对,辨语切,坐落职知饶州,徙润州,又徙越州。而赵元昊反河西,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迁龙图阁直学士。是时新拜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鄜、延捍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僣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辨。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未逾月,徙知庆州。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兵马都部署,累迁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素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属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又城细腰、胡卢,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利久堕,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人或疑公见敌应变为如何。至其城大顺也,一旦引兵出,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城。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贼以骑三万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为不可及。 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治。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初,西人籍为卿兵者十数万,既而黥以为军,惟公所部,但刺其手。公去兵罢,独得复为民。其于两路,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挽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与守其法不敢变者,至今尤在。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乃就道。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又闿天章阁,召见赐坐,授以纸笔,使疏于前。公惶恐避席,始得而条列时所宜先者十数事上之。其诏天下兴学取士先德行不专文辞,革磨勘例迁以别能否,减任子之数而除滥官,用农桑考课守宰等事。方施行,而磨勘、任子之法,侥幸之人皆不便,因相与腾口,而嫉公者亦幸外有言,喜为之佐佑。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至则上书,愿复守边,即拜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幸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是时夏人已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求知杭州,又徙青州。公益病,又求知颕州。肩畀至徐,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为,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已临事,自搢绅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及其世次官爵,志于墓、谱于家、藏于有司者,皆不论著,著其系天下国家之大者,亦公之志也欤!铭曰: 范于吴越,世实陪臣。俶纳山川,及其士民。 范始来此,中间几息。公奋自躬,与时偕逢。 事有罪功,言有违从。岂公必能,天子用公。 其难其劳,一其初终。夏童跳边,乘吏怠安。 帝命公往,问彼骄顽。有不听顺,鉏其穴根。 公居三年,怯勇堕完。见怜兽扰,卒俾来臣。 夏人在廷,其事方议。帝趣公来,以就予治。 公拜稽首,兹惟难哉。初匪其难,其在终之。 群言营营,卒壊于成。匪恶其成,惟公是倾。 不倾不危,天子之明。存有显荣,殁有赠谥。 藏其子孙,宠及后世。惟百有位,可劝无怠。 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文。 翰林学士兼侍讲、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王洙书。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