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葛洪 > 肘后备急方 | 上页 下页
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


  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方,须取旨兑根叶合捣三升许,和之,真丹一两,水一升合煮,绞取汁,顿服之,得吐便瘥。若重一升尽服,厚覆取汗,瘥。

  又方:小蒜一升,捣取汁三合,顿服之,不过再作便瘥。

  又方:乌梅二七枚,盐五合,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又方:取生杍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以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瘥。

  又方:取木丸子二七枚,以水五升,挼之令熟,去滓,尽服汁,当吐下愈。

  又方:鸡子一枚,着冷水半升,搅与和,乃复煮三升水,极令沸,以向所和水投汤中,急搅令相得,适寒温,顿服取汗。

  又方:以真丹涂身令遍,面向火坐,冷汗出,瘥。

  又方:取生蘘荷根叶,合捣,绞取汁,服三四升。

  又方:取干艾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取汗。又方盐一升食之,以汤送之,腹中当绞吐,便覆取汗,便瘥。

  又方:取比轮钱一百五十七枚,以水一斗,煮取七升,服汁尽之。须臾,复以五升水更煮,令得一升,以水二升投中,合令得三升,出钱饮汁,当吐毒出也。

  又方:取猪膏如弹丸者,温服之,日三服,三日九服。

  又方:乌梅三十枚,去核,以豉一升,苦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顿服。

  又伤寒有数种人,不能别令一药尽治之者:若初觉头痛肉热,脉洪,起一二日,便作葱豉汤,用葱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不汗复更作,加葛根二两,升麻三两五升,水煎取二升,分再服,必得汗。若不汗,更加麻黄二两,又用葱汤研米二合,水一升煮之,少时,下盐豉,后内葱白四物,令火煎取三升,分服取汗也。

  又方:豉一升,小男溺三升,煎取一升,分为再服,取汗。

  又方:葛根四两,水一斗,煎取三升,乃内豉一升,煎取升半,一服捣生葛汁,服一二升,亦为佳也。

  若汗出不歇,已三四日,胸中恶,欲令吐者:

  豉三升,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蜜一两,又煮三沸,顿服,安卧,当得吐,不瘥,更服取瘥。秘法传于子孙也。

  又方:生地黄三斤,细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服《藜芦吐散》及《苦参龙胆散》。

  若已五六日以上者:

  可多作青竹沥,少煎令减,为数数饮之,厚覆取汗。

  又方:大黄,黄连,黄檗、栀子各半两,水八升,煮六七沸,内豉一升,葱白七茎,煮取三升,分服,宜老少。

  又方:苦参二两、黄芩二两、生地黄半斤、水八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或吐下毒则愈。

  若已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见鬼,欲起走:

  用干茱萸三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后,去滓,寒温服之,得汗便愈。此方恐不失,必可用也,秘之。

  又方:大蚓一升,破去,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直生绞汁及水煎之并善。又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

  又方:取白犬从背破取血,破之多多为佳。当及热以薄胸上,冷乃去之。此治垂死者活。无白犬,诸纯色者亦可用之。

  又方:取桐皮,削去上黑者,细擘之,长断,令四寸一束,以酒五合,以水一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当吐下青黄汁数升,即瘥。

  又方:鸡子三枚,芒硝方寸匕,酒三合,合搅散消尽服之。又方:黄连三两,黄檗、黄芩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水六升,煎取二升,分再服。治烦呕不得眠。

  治时气行,垂死破棺,千金煮汤:苦参一两,㕮咀,以酒二升半,旧方用苦参酒煮,令得一升半,去滓,适寒温,尽服之,当间苦寒,吐毒如溶胶,便愈。

  又方:大钱百文,水一斗,煮取八升,内麝香当门子李子大末,稍稍与饮至尽,或汗或吐之。

  治温毒发斑,大疫难救:黑膏生地黄半斤切碎,好豉一升,猪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减一,绞去滓,末雄黄、麝香如大豆者,内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即愈。

  又方:用生虾蟆,正尔破腹去肠,乃捣吞食之,得五月五日干者,烧末亦佳矣。

  黑奴丸,《胡洽》《小品》同,一名“水解丸。”又一方加小麦黑壳一两,名为“麦奴丸。”支同此注。

  麻黄二两,大黄二两,黄芩一两,芒硝一两,釡底墨一两,灶突墨二两,梁上尘二两,捣,蜜丸如弹丸,新汲水五合,末一丸,顿服之。若渴,但与水,须臾寒,寒了汗出便解,日移五尺,不觉,更服一丸。此治五六日胸中大热,口噤,名为坏病,不可医治,用此黑奴丸。

  又方:大青四两,甘草胶各二两,豉八合,以水一斗,煮二物,取三升半,去滓,内豉,煮三沸,去滓,乃内胶,分作四服,尽又合。此治得至七八日,发汗不解,及吐下大热,甚佳。

  又方:大黄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杏仁三十枚,芒硝五合,黄芩一两,巴豆二十粒,熬,捣,蜜丸,和如大豆,服三丸,当利毒,利不止,米饮止之。家人视病者,亦可先服取利,则不相染易也。此丸亦可预合置。

  麻黄解肌,一二日便服之:

  麻黄,甘草,升麻,芍药、石膏各一两,杏仁三十枚,贝齿三枚,末之,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覆取汗出即愈。便食豉粥,补虚即宜也。

  又方:麻黄二两,芩、桂各一两,生姜三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

  亦可服葛根觧肌汤,葛根四两,芍药二两,麻黄,大青,甘草,黄芩,石膏,桂各一两,大枣四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为三服,微取汗。

  三日已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汤”:柴胡八两,人参、甘草、黄芩各三两,生姜八两,无者,干姜三两,半夏五两,汤洗之,大枣十二枚,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微覆取汗半日,须臾便瘥。若不好,更作一剂。

  若有热实,得汗不解,复满痛烦躁,欲谬语者,可服“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大黄二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枳实十枚,半夏五两,洗之,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水一斗,煮取四升,当分为四服,当微利也。

  此四方最第一急须者,若幸可得药,便可不营之,保无死忧。诸小治为防,以穷极耳。若病失治,及治不瘥,十日已上,皆名坏病,唯应服大小鳖甲汤。此方药分两乃少,而种数多,非备急家所办,故不载。凡伤寒发汗,皆不可使流离过多,一服得微汗,汗絜便止,未止粉之,勿当风。初得伤寒,便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已,脉浮面赤,斑斑如锦文,喉咽痛,或下痢,或狂言欲走,此名中阳毒,五日可治,过此死,宜用此方。

  雄黄,甘草,升麻,当归,椒、桂各一分,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温覆取汗。服后不汗,更作一剂。

  若身重背强,蛰蛰如被打,腹中痛,心下强,短气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冷,脉沉细而紧数,此名中阴毒,五日可治,过此死,用此方:

  甘草,升麻各二分,当归,椒各一分,鳖甲一两,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温覆取汗,汗不出,汤煮更作也。

  阴毒伤,口鼻冷者,干姜、桂各一分,末,温酒三合服之,当大热瘥。凡阴阳二毒,不但初得便尔,或一二日变作者,皆以今药治之,得此病多死。

  治热病不解而下痢困笃欲死者,服此:

  《大青汤方》:大青四两,甘草三两,胶二两,豉八合,赤石脂三两,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尽更作,日夜两剂,愈。

  又方:但以水五升,豉一升,栀子十四枚,韭白一把,煮取三升半,分为三服。

  又方:龙骨半斤,捣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使极冷,稍稍饮,其间或得汗即愈矣。

  又方:黄连,当归各二两,干姜一两赤石脂二两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夜再。

  又方:黄连二两,熟艾如鸭卵大,以水二斗,煮取一升,顿服立止。

  天行诸痢悉主之:黄连三两,黄檗、当归、龙骨各二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入蜜七合,又火煎取一升半,分为三服,效。

  天行毒病,挟热腹痛下痢:升麻、甘草、黄连、当归、芍药、桂心、黄檗各半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当良。

  天行四五日,大下热痢:黄连、黄檗各三两,龙骨三两,艾如鸡子大,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忌食猪肉、冷水。

  若下脓血不止者:赤石脂一斤,干姜一两,粳米一升,水七升,煮米熟,去滓,服七合,日三。

  又方:赤石脂一斤,干姜二两,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二服。若绞脐痛,加当归一两,芍药二两,加水一升也。

  若大便坚闭令利者: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四枚,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再服,得通者止之。

  若十余日不大便者:服承气丸,大黄、杏仁各二两,枳实一两,芒硝一合,捣,蜜和丸如弹丸,和汤六七合服之,未通更服。

  若下痢不能食者:黄连一斤,乌梅二十枚,炙燥,并得捣末,蜡如恭子大,蜜一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

  若小腹满不得小便者:细末雌黄,蜜和丸,取如枣核大,内溺孔中,令半寸,亦以竹管注阴,令痛朔之通。

  又方:末滑石三两,葶苈子一合,水二升,煮取七合服。

  又方:捣生葱敷小腹上,参易之。

  治胸胁痞满,心塞气急喘急方:人参、朮各一两,枳实二两,干姜一两,捣,蜜和丸,一服一枚。若嗽加括蒌二两,吐加牡蛎二两,日夜服五六丸,不愈更服。

  毒病攻喉咽肿痛方:切当陆炙令热,以布藉喉,以熨布上,冷复易。

  又方:取真䕡茄爪甲大,内口中,以牙小嚼汁以渍喉,当微觉异为佳也。

  毒病后攻目方:煮蜂窠以洗之,日六七度,佳。

  又方:冷水渍青布以掩之。

  若生翳者,烧豉二升粒末,内管鼻中以吹之。

  治伤寒呕不止方:甘草一两,升麻半两,生姜三两,橘皮二两,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愈。

  又方:干姜六分,附子四分,末,以苦酒丸如梧子大,一服三丸,日三服。

  治伤寒哕不止方:甘草三两,橘皮一斤,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取瘥。

  又方:熟洗半夏末服之,一钱一服。

  又方: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

  又方:干姜六分,附子四分,末,苦酒丸如梧子大,服三丸,日三服。

  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瘥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世人云:“永徽四年,此疮从西东流,遍于海中,煮葵菜以蒜虀啖之即止。初患急食之,少饭下菜亦得。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仍呼为虏疮。”诸医参详作治,用之有效方。

  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

  又方:以水浓煮升麻,绵沾洗之,苦酒渍弥好,但痛难忍。其余治犹依《伤寒》法,但每多作毒意防之,用地黄黑膏亦好。

  治时行病发黄方:茵蔯六两,大黄二两,栀子十二枚,以水一斗,先煮茵蔯,取五升,去滓,内二物,又煮取三升,分四服。亦可兼取黄疸中杂治法,瘥。

  比岁又有虏黄病,初唯觉四体沉沉不快,须臾见眼中黄,渐至面黄,及举身皆黄。急令溺白纸纸即如檗染者,此热毒已入内,急治之。若初觉,便作苽蒂赤豆散吹鼻中,鼻中黄汁出数升者,多瘥。若已深,应看其舌下两边有白脉弥弥处,芦刀割破之,紫血出数升,亦歇。然此须惯解割者,不解割,忽伤乱舌下青脉,血出不止,便煞人。方可烧纺軨铁,以灼此脉令焦,兼瓜蒂杂巴豆捣为丸服之,大小便亦去黄汁。破灼已后,禁诸杂食。又云,有依黄坐黄复须分别之方:切竹煮饮之,如饮。

  又方:捣生瓜根,绞取汁,饮一升至二三升。

  又方:醋酒浸鸡子一宿,吞其白数枚。

  又方:竹叶切五升,小麦七升,石膏三两,末,绵裹之,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一服一升,尽吃即瘥也。

  又方:生葛根汁二升,好豉一升,栀子三七枚,茵蔯切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葛汁,分为五服。

  又方:金色脚鸡、雌鸡血,在治如食法,熟食宜饮汁令尽,不过再作亦可,下少盐豉佳。

  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方:用虎杖根剉煮,适寒温,以渍足,令踝上有尺许水止之。

  又方:以稻穰灰汁渍足。

  又方:酒煮苦参以渍足,瘥。

  又方:盐豉及羊尿一升,捣令熟,以渍之。

  又方:细剉黄蘗五斤,以水三斗煮渍之。亦治攻阴肿痛。

  又方:作坎令深三尺,少容两足,烧坎令热,以酒灌坎中,着屐踞坎中,壅勿令泄。

  又方:煮羊桃汁渍之,杂少盐豉,尤好。

  又方:煮马矢若羊矢汁,渍。

  又方:猪膏和羊矢涂之,亦佳。

  又方:以牛肉裹肿处,肿消痛止。

  又方:捣常思草,绞取汁,以渍足。

  又方:猪蹄一具,合葱煮,去滓,内少盐以渍之。

  毒病下部生疮者,烧盐以深导之,不过三。

  又方:生漆涂之,绵导之。

  又方:大丸,艾灸下部,此谓穷无药。

  又方:取蚓三升,以水五升,得二升半,尽服之。

  又方:煮桃皮,煎如饴,以绵合导之。

  又方:水中荇菜,捣绵导之,日五易,瘥。

  又方:榉皮、槲皮合煮汁如粘糖,以导之。又浓煮桃皮饮之,最良。

  又方:捣蛇莓汁,服三合,日三。水渍乌梅令浓,并内崖蜜,数数饮。

  若病人齿无色,舌上白,或喜睡眠,愦愦不知痛痒处,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为意,下部生虫,虫食其肛,肛烂见五脏便死,治之方。

  取鸡子白内漆合搅,还内壳中,仰头吞之,当吐虫则愈。

  又方:烧马蹄作灰,细末,猪脂和,涂绵,以导下部,日数度,瘥。

  又方:桃仁十五枚,苦酒二升,盐一合,煮取六合,服之。

  又方:烧艾于管中薫之,令烟入下部中,少杂雄黄,妙。此方是溪温,故尔兼取彼治法。

  又有病䘌下不止者,乌头二两,女萎、云实各一两,桂二分,蜜丸如桐子,水服五丸,一日三服。

  治下部卒痛如鸟啄之方:赤小豆、大豆各一升,合捣,两囊贮,蒸之令熟,更互坐即愈。

  此本在杂治中,亦是伤寒毒气所攻,故凡治伤寒方甚多,其有诸麻黄、葛根、桂枝、柴胡、青龙、白虎、四顺、四逆二十余方,并是至要者,而药难尽备,且诊候须明悉别所在撰大方中,今唯载前四方,尤是急须者耳。其黄膏赤散在辟病条中,预合初觉患便服之。伤寒、时行、瘟疫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冬月伤于寒,或疾行力作,汗出得风冷,至夏发,名为伤寒。其冬月不甚寒,多暖气及西风,使人骨节缓墯受病,至春发,名为时行。其年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为瘟病。如此诊候并相似,又贵胜雅言,总名伤寒,世俗因号为时行。道术符刻言五温亦复殊,大归终止,是共途也。然自有阳明、少阴、阴毒阳毒为异耳。少阴病例不发热,而腹满下痢,最难治也,附方。

  《必效方》:治天行一二日者。麻黄一大两,去节,以水四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着米一匙及豉为稀粥,取强一升,先作熟汤浴,淋头百余碗,然后服粥,厚覆取汗,于夜最佳。

  《梅师方》:治伤寒汗出不解,已三四日,胸中闷吐。豉一升,盐一合,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半,分服当吐。

  《圣惠方》:治伤寒四日已呕吐,更宜吐。以苦参末酒下二钱,得吐瘥。

  又方:治时气热毒,心神烦躁用蓝淀半大匙,以新汲水一盏服。

  又方:治时气头痛不止用朴硝三两,捣罗为散,生油调涂顶上。

  又方:治时气烦渇用生藕汁一中盏,入生蜜一合,令匀,分二服。

  《胜金方》治时疾热病,狂言心躁:苦参不限多少,炒黄色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温服。连煎三服,有汗无汗皆瘥。

  《博济方》治阴阳二毒伤寒黑龙丹:舶上硫黄一两,以柳木捶研三两日,巴豆一两,和壳记个数,用二升铛子一口,先安硫黄铺铛底,次安巴豆,又以硫黄盖之,酽醋半斤以来浇之,盏子盖合令紧密,更以湿纸周回固济缝,勿令透气。缝纸干,更以醋湿之,文武火熬,常着人守之,候里面巴豆作声,数已半为度,急将铛子离火,便入臼中急捣令细,再以少米醋并蒸饼少许,再捣令冷,可丸如鸡头大。若是阴毒,用椒四十九粒,葱白二茎,水一盏,煎至六分,服一丸。阳毒,用豆豉四十九粒,葱白二茎,水一盏同煎,吞一丸,不得嚼破。

  《孙用和方》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疼痛不可忍:郁金五个大者,牛黄一皂荚子,别细研,二味同为散。每服用醋浆水一盏,同煎三沸,温服。

  《孙兆口诀》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脉息沉细,头疼腰重,兼治阴毒欬逆等疾方。

  川乌头干姜等分为粗散,炒令转色,放冷,再捣为细散。每一钱,水一盏,盐一撮,煎取半盏,温服。

  又方,治阴胜隔阳伤寒,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者是也。宜服《霹雳散》:附子一枚,烧为灰存性为末,蜜水调下,为一服而愈。此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汗出乃愈。

  《圣惠方》:治阴毒伤寒,四肢逆冷,宜熨。以吴茱萸一升,酒和匀,湿绢袋二只贮,蒸令极热,熨脚心,候气通畅匀暖,即停熨,累验。

  唐崔元亮疗时疾发黄,心狂烦热,闷不认人者:取大括蒌一枚黄者,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下蜜半大合,朴硝八分,合搅令消尽,分再服,便瘥。

  《外台秘要》:治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身体热。苦参一两,剉,以醋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尽饮之,当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愈。

  又方:救急治天行后呕逆不下食,食入即出。取羊肝如食法,作生淡食,不过三度即止。

  又方:以鸡卵一枚,煮三五沸,出,以水浸之,外熟内热,则吞之,良。

  《圣惠方》治时气呕逆不下食:用半夏半两,汤浸洗七遍,去滓,生姜一两同剉碎,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分二服,不计时候温服。

  《深师方》治伤寒病哕不止:半夏熟洗干末之,生姜汤服一钱匕。

  《简要济众》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

  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末,人参煎汤,下一钱,无时服。

  《外台秘要》:治天行毒病,衂鼻,是热毒血下数升者。好墨末之,鸡子白丸如梧子,用生地黄汁下一二十丸,如人行五里再服。

  又疗伤寒已八九日至十余日,大烦渇,热胜而三焦有疮䘌者多下,或张口吐舌,呵吁,目烂,口鼻生疮,吟语不识人,除热毒止痢方。

  龙骨半斤,碎,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沉之井底,令冷,服五合,渐渐进之,恣意饮,尤宜老少。

  《梅师方》,治热病后下痢脓血不止,不能食:

  白龙骨末,米饮调方寸匕服。

  食疗,治伤寒热毒下血:羚羊角末,服之即瘥。又疗疝气。

  《圣惠方》治伤寒狐惑,毒蚀下部,肛外如䘌,痛痒不止:雄黄半两,先用瓶子一个口大者,内入灰上,如装香火,将雄黄烧之,候烟出,当病处熏之。

  又方,主伤寒下部生䘌疮:用乌梅肉三两,炒令燥,杵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以石榴根皮煎汤,食前下十丸。

  《外台秘要方》崔氏疗伤寒、手足疼欲脱:取羊屎煮汁以濯之,瘥止。亦疗时疾,阴囊及茎热肿。亦可煮黄檗等洗之。

  《梅师方》治伤寒发豌豆疮未成脓:研芒硝,用猪胆和涂上,效。

  《经验后方》,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见鬼神:

  龙脑一钱,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如鸡头肉大,每服一丸,紫草汤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复发透,依常将息取安。

  《药性论》云:虎杖,治大热烦躁,止渇,利小便,压一切热毒。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爱堪着,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彻如水,白瓷噐及银噐中贮,似茶啜之,时人呼为冷饮子,又且尊于茗,能破女子经候不通。捣以酒浸,常服。有孕人勿服,破血。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