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葛洪 > 肘后备急方 | 上页 下页 |
治胸膈上痰癊诸方,第二十八 |
|
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方。 釡月下墨四分,附子三分,桂一分,捣,筛,以冷水服方寸匕,当吐。一方无桂。 又方:苦参、桂、半夏等分,捣下筛,苦酒和以涂痛则瘥。 又方,乌梅三十枚,盐三指撮,酒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当吐愈。 此本在《杂治》中,其病是胸中膈上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即瘥。 但单煮米作浓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尽二三升,须臾适吐,适吐毕又饮,如此数过,剧者须臾吐胆乃止,不损人而即瘥。 治胸中多痰,头痛不欲食,及饮酒则瘀阻痰方。 常山二两,甘草一两,松萝一两,瓜蒂三七枚,酒水各一升半,煮取升半,初服七合,取吐,吐不尽,余更分二服,后可服“半夏汤”。 《胡洽》名粉隔汤:矾石一两,水二升,煮取一升,内蜜半合,顿服。须臾未吐,饮少热汤。 又方:杜蘅三两松萝三两,瓜蒂三十枚酒一升二合,渍再宿,去滓,温服五合,一服不吐,晩更一服。 又方:瓜蒂一两,赤小豆四两,捣末,温汤三合和服,便安卧。欲擿之,不吐,更服之。 又方:先作一升汤,投水一升,名为生熟汤,及食三合盐,以此汤送之,须臾欲吐,便摘出,未尽,更服二合。饮汤二升后,亦可更服汤,不复也。 又方:常山四两,甘草半两,水七升,煮取三升,内半升蜜,服一升,不吐更服,无蜜亦可。 方中能月服一种,则无痰水之患。又有旋覆五饮,在诸大方中,若胸中痞寒,短气膈者。 甘草二两,茯苓三两,杏仁五十枚,碎之,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分为五服。 又方:桂四两,朮、甘草二两,附子炮,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膈中有结积,觉骇骇不去者: 藜芦一两,炙,末之,巴豆半两,去皮心熬之,先捣巴豆如泥,入藜芦末,又捣万杵,蜜丸如麻子大,服一丸至二三丸。 膈中之病,名曰“膏肓”,汤丸径过,针灸不及,所以作丸含之,令气势得相熏染,有《五膈丸方》: 麦门冬十分,去心,甘草十分,炙,椒、远志、附子,炮,干姜、人参、桂、细辛各六分,捣筛,以上好蜜丸如弹丸,以一丸含,稍稍咽其汁,日三丸,服之。主短气,心胸满,心下坚,冷气也。 此疾有十许方,率皆相类,此丸最胜,用药虽多,不合五膈之名,谓忧膈、气膈、恚膈、寒膈,其病各有诊别,在大方中。又有《七气方》,大约与此大同小别耳。 【附方】 《圣惠方》,治痰厥头痛: 以乌梅十个取肉,盐二钱,酒一中盏,合煎至七分,去滓,非时温服,吐即佳。 又方,治冷痰饮恶心: 用荜拨一两,捣为末,于食前用清粥饮调半钱服。 又方,治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下食: 用厚朴一两,涂生姜汁,炙令黄,为末,非时粥饮调下二钱匕。 《千金翼》论曰,治痰饮吐水无时节者,其源以冷饮过度,遂令脾胃气羸,不能消于饮食,饮食入胃,则皆变成水,反吐不停者,“赤石脂散”主之: 赤石脂一斤,捣筛,服方寸匕,酒饮自任,稍稍加至三匕,服尽一斤,则终身不吐淡水,又不下痢,并能补五藏,令人肥健。有人痰饮,服诸药不效,用此方遂愈。 《御药院方》:“真宗赐高祖相国去痰清目,进饮食生犀丸:川芎十两,紧小者,粟米泔浸三日换,切片子,日干为末,作两料,每料入麝、脑各一分,生犀半两,重汤煮蜜杵为丸,小弹子大,茶酒嚼下一丸。痰加朱砂半两;膈壅,加牛黄一分,水飞铁粉一分;头目昏眩,加细辛一分;口眼喎斜,炮天南星一分。” 又方,治膈壅风痰: 半夏不计多少,酸浆浸一宿,温汤洗五七遍,去恶气,日中晒干,捣为末,浆水搜饼子,日中干之,再为末,每五两入生脑子一钱,研匀,以浆水浓脚丸鸡头大,纱袋贮,通风处阴干。每一丸,好茶或薄荷汤下。 《王氏博济》治三焦气不顺,胸膈壅塞,头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利膈丸”: 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熟,不蚛皂荚涂酥二两,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 《经验后方》,治头风化痰: 川芎不计分两,用净水洗浸,薄切片子,日干或焙,杵为末,炼蜜为丸,如小弹子大,不拘时,茶酒嚼下。 又方,治风痰: 郁金一分,藜芦十分,各为末,和令匀,每服一字,用温浆水一盏,先以少浆水调下,余者水漱口,都服,便以食压之。 《外台秘要》,治一切风痰,风霍乱,食不消,大便涩: 诃梨勒三枚,捣取末,和酒顿服,三五度良。 《胜金方》治风痰: 白僵蚕七个,直者,细研,以姜汁一茶脚,温水调灌之。 又方,治风痰: 以萝卜子为末,温水调一匙头,良久吐出涎沫。如是瘫缓风,以此吐后,用紧踈药服,踈后服和气散瘥。 《斗门方》治胸膈壅滞,去痰开胃: 用半夏净洗焙干,捣罗为末,以生姜自然汁和为饼子,用湿纸裹,于慢火中煨令香熟水两盏,用饼子一块,如弹丸大,入盐半钱,煎取一盏,温服。能去胸膈壅逆,大压痰毒,及治酒食所伤,其功极验。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