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名家 > 花蕊夫人 | 上页 下页 |
花蕊夫人简介 |
|
花蕊夫人(?~976),姓徐,青城(今成都都江堰)人,徐匡璋女。由其父献给孟昶为妃,成为孟昶在原宠妃张太华去世之后最宠爱的妃子,相传其最爱芙蓉花和牡丹花,于是孟昶命官民在后蜀都城成都大量种植芙蓉、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因此成都又有“芙蓉城”的别称。“花不足以拟其色”因此号花蕊夫人。又因她非常聪慧,能诗善文,册封为慧妃。 后蜀广政三十年(965年)孟昶降宋,封秦国公,数日后卒。传说花蕊夫人后来成为赵匡胤之妃,因怀念孟昶,画孟昶挟弓射猎的画像,奉祀在室内。赵匡胤见到画像,问她是谁,花蕊夫人诡称:“所挂张仙(一说灌口二郎神),送子之神,蜀人皆知。”宋太祖才未追究。这个说法后来从宫中传到民间,至今不衰。《十国春秋》也有提到,但无记载成为赵匡胤之妃之事。 据蔡絛《铁围山丛谈》说花蕊夫人在一次打猎时,被赵光义一箭射死。但《十国春秋》斥为无稽之谈。 (总之,生平不详。她的宫词走红,还是一百年以后的事了。) 【宫词】 花蕊夫人宫词,北宋文莹《湘山野录》所记最早,而且详细,应该是可信的。即32首。 南宋扈仲荣等编《成都文类》收录,却只有28首,少第28、29、30、32首。前有小序内容与《湘山野录》记事大致相同,不知是文莹照本宣科,还是好事者按《湘山野录》内容而撰? 赵与时《宾退录》云“又别有六十六篇者,乃近世好事者旋加搜索续之,语意与前诗相类者极少,诚为乱真”,则陈师道所谓百首实98首。 明周复俊编《全蜀艺文志》收花蕊夫人《宫词一百首》,前列32首及王安国序,此序与《成都文类》相较,主要多“共三十二首”五字。随后有《逸文》66首,即所谓“又别有六十六篇者”。末有补录3首,以凑足百数。而其后《涪州记》里又有一序,比《成都文类》又简略多了。 王安国序(或曰题跋),各本差别太大,存疑。 【相关资料】 1.吴曾《能改斋漫录·花蕊夫人词》 伪蜀主孟昶,徐匡璋纳女于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拟其色,似花蕊翾轻也。又陞号慧妃,以号如其性也。王师下蜀,太祖闻其名,命别护送。途中作词自解曰: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 陈无己以夫人姓费,误也。 2.蔡絛《铁围山丛谈》: 花蕊夫人,蜀王建妾也,后号“小徐妃”者。大徐妃生王衍,而小徐妃其女弟。在王衍时,二徐坐游燕淫乱亡其国。庄宗平蜀后,二徐随王衍归中国,半途遭害焉。及孟氏再有蜀,传至其子昶,则又有一花蕊夫人,作宫词者是也。国朝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随昶归中国。 昶至且十日,则召花蕊夫人入宫中,而昶遂死。昌陵后亦惑之。尝进毒,屡为患,不能禁。太宗在晋邸时,数数谏昌陵,而未果去。 一日兄弟相与猎苑中,花蕊夫人在侧,晋邸方调弓矢引满,政拟射走兽,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始所传多伪,不知蜀有两花蕊夫人,皆亡国,且杀其身。 3.赵与时《宾退录》: 王平甫(王安国)谓馆中校花蕊夫人宫词止三十二首,夫人亲笔。又别有六十六篇者,乃近世好事者旋加搜索续之,语意与前诗相类者极少,诚为乱真。 4.冯梦龙《情史·花蕊夫人》 徐匡璋纳女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拟其色,似花蕊翻轻也。又升号慧妃。 一日大热,昶与妃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词云: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乾德三年,王师平蜀。太祖闻花蕊名,命别将护送入京,纳之。昶美丰仪,喜猎,善弹。夫人心尝忆昶,悒悒不敢言。因自画昶以祀,复佯言于众曰:“祀此神者多子。”一日,宋祖见而问之。夫人亦托前言,讳其姓,遂假张仙。自是求子者多祀之,迄今不改。 夫人徐姓,见吴曾《能改斋漫录》。陈无己以为青城费氏,误也。 《丹铅录》云:“花蕊夫人,宫词之外,尤工乐府。蜀亡,入汴。道经葭萌,题驿壁云: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书未毕,为军将催行。后人续之云: ‘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 按:花蕊见宋祖时,使陈所作。因诵其亡国诗云: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四十万人尽解甲,并无一个是男儿。” 据此诗,则途中必不作败节语。续者真可云狗尾矣。 按:花蕊夫人,蜀王建妾,号小徐妃。在王衍时,坐游燕污乱亡国。庄宗平蜀后,随王衍归中国,半途遭害。及孟氏再有蜀,传至昶,亦有花蕊夫人,亦姓徐。何前后之相符也。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