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纪昀 > 庚辰集 | 上页 下页
仁寿镜


  ※金甡

  唐无名氏《仁寿镜赋序》:“天宝初,有献书阙下者,言巴蜀之间,有石镜见于岩之半,‘仁寿’之字,昭然可观。仆深奇之,因而为赋。”

  昔传仁寿殿,镜彩耀重檐。
  唐室呈金鉴,巴山贡宝奁。
  一轮窥月满,万象簇峰尖。
  玉垒惊飞鹊,花潭喜望蟾。
  桂崖穿石纽,映瀑晃晶帘。
  瑞牒真堪纪,奇文更应占。
  仁全山德静,寿拟海筹添。
  圣代珠囊启,宁同剑外瞻。

  仁寿镜有二事。先用陆士衡所言仁寿殿镜陪起,折入唐之仁寿镜,眉目最清;又借张九龄千秋金鉴衬托“镜”字,点明天宝初事,抉出君臣咨警能致祥瑞之根,尤非泛设。

  原评曰:“一轮”二句是石镜,“玉垒”二句点缀切蜀。以上皆摹写形状,以下乃疏解祥瑞之古、仁寿之义。结从高处压落,尤如天外举头。

  仁寿殿〓陆机《与弟云书》:“仁寿殿前有大方铜镜,高五尺余,广三尺二寸,立着庭中,向之便写人形体了了,亦可怪也。”

  重檐〓《礼·明堂位》:“复庙重檐。”孔颖达疏:“复庙者,上下重屋也。重檐者,皇氏云。郑云:‘重檐,重承壁材也。谓就外檐下壁,复安板檐以辟风雨之洒壁,故云重檐重承壁材。’”

  金鉴〓张九龄《进千秋节金镜录表》:“伏见千秋节日,王公以下悉以金宝镜进献,诚贵尚之尤也。臣愚以谓,明镜所以鉴形者也,有妍蚩则见之于外;往事所以鉴心者也,有善恶则省之于内。故黄帝镜铭云:‘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又,古人云:‘前事之不远,后事之元龟。’元龟亦犹镜也。臣敢缘此义,谨于生辰节上事鉴十章,分为五卷,名曰《千秋金镜录》。”

  巴山〓陈子昂《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诗序》:“巴山望别。”

  贡〓班固《东都赋·宝鼎》诗:“岳修贡兮川效珍。”

  宝奁〓李商隐《垂柳》诗:“宝奁抛掷久。”

  一轮〓见一卷《日升月恒》诗。

  月满〓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条:“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

  万象〓温庭筠《投翰林萧舍人》诗:“万象晓归仁寿镜。”

  峰尖〓杜甫《魏将军歌》:“华岳峰尖见秋隼。”又《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诗:“万点蜀山尖。”

  玉垒〓《汉书·地理志·蜀郡》:“绵虒玉垒山,湔水所出。”《四川通志·山川》:“保县玉垒山,在县北,有石刻‘玉垒’二大字。”

  飞鹊〓吴均《闺怨诗·第二首》:“愿为飞鹊镜。”俞安期《唐类函·服饰部五》:“《神异经》曰:‘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其妻忽与人通,镜化鹊飞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也。’”按:今本《神异经》无此文。俞氏原注《白帖》,今本《白帖》亦不载。

  花潭〓任正一《游浣花记》:“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甚。每岁孟夏十有九日,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祠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以名其游与其日。曰:‘此冀国故事也。’冀国姓任,本汉上小家女,奉释氏教甚谨。有僧过其家,疮疥满体,衣服垢敝,见者心恶,独女敬事之。一日,僧持衣从以求浣,女欣然濯之。溪边每一漂衣,莲花辄应手而出。里人惊异,求僧已不知其所在,因识其处为百花潭。时余犹为疑其说之不然者。杜子美诗曰‘百花潭北庄’,又曰‘百花潭水即沧浪’,其来久矣,非由冀国而得名也。”《四川通志·山川》:“华阳县浣花溪,在县南五里。《方舆胜览》一名百花潭。”

  望蟾〓郭宪《洞冥记》:“望蟾阁十二丈,上有金镜,广四尺。元封中,有袛国献此镜,照见魑魅,不获隐形。”

  石纽〓《蜀志·秦宓传》:“禹生石纽,今之汶山郡是也。”按:此因石纽在蜀,借用为镜纽意。

  晶帘〓宋之问《明河》篇:“水晶帘外转逶迤。”

  瑞牒〓班固《典引》:“若乃嘉谷灵草,奇兽神禽,应图合牒,穷祥极瑞者,朝夕牱牧,日月邦畿。”梁简文帝《菩提树颂》:“现彼法身,图兹瑞牒。”

  海筹添〓苏轼《志林》:“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之下,今已与昆仑齐矣。’”

  珠囊〓徐陵《与王僧辩书》:“汉委珠囊,秦亡宝镜。”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珠囊纪庆,玉烛调辰。”

  剑外〓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李善注:“郦道元《水经注》曰:‘小剑戍北,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相通,故谓之剑阁。’”沈佺期《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剑外悬销骨。”按:剑外,谓剑阁之外。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