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纪昀 > 庚辰集 | 上页 下页 |
昭文不鼓琴 |
|
※金甡 《庄子·内篇·齐物论》:“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郭象注:“夫声不可胜举也,故吹管操琴,虽有繁手,遗声多矣。而执籥鸣弦者,欲以彰声也。彰声而声遗,不彰声而声全。故欲成而亏之者,昭文之鼓琴也。不成而无亏者,昭文之不鼓琴也。” 妙手通悬解,琴师记氏昭。 但余弦外趣,何假曲中调? 按谱留三叠,忘言对七条。 惟教伴书策,未遣应钧韶。 守默心偏远,含和意自消。 清音寄山水,天籁任风箫。 叔夜徒劳赋,成连不用招。 据梧宁寂寞,枝策共逍遥。 原评曰:起二句先点“昭文”,三、四句还“不鼓”,五句至八句实写“不鼓”,九、十句浑发大意,十一、十二句用衬托,落想超妙,最饶远致。末以陪衬作结。 悬解〓《庄子·内篇·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郭象注:“以有系者为悬,则无系者悬解也。悬解而性命之情得矣。”王安石《和崔公度家风琴诗·第一首》:“直须悬解始声消。”李璧注:“此言悬解者,不假于声,犹渊明无弦素琴之类是也。” 琴师〓韩维《览梅圣俞诗编》诗:“譬如巧琴师,哀弹发丝桐。” 三叠〓《上清黄庭内景经·上清章第一》:“琴心三叠舞胎仙。”梁丘子注:“琴,和也。三叠,三丹田,谓与诸宫重叠也。胎仙,即胎灵,大神亦曰胎真,居明堂中。所谓三老君为黄庭之主,以其心和则神悦,故舞胎仙也。” 七条〓方干《听段处士弹琴》诗:“几年调弄七条丝。”陈祥道《乐书·雅部·七弦琴》:“至于弦数,先儒谓伏羲、蔡邕以九,孙登以一,郭璞以二十七,颂琴以十三;扬雄谓陶唐氏加二弦,以会君臣之恩;桓谭以为文王加少宫、少商二弦;释知匠以为文王、武王各加一,以为文弦、武弦,是谓七弦。” 书策〓《礼·曲礼上》:“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 钧韶〓《宋史·乐志·鼓吹下》:“钧韶九奏度春风。” 守默〓《玉枢经》:“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 心 远〓嵇康《琴赋》:“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含和〓嵇康《琴赋》:“性洁静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吴冕《昭文不鼓琴赋》:“德惟抱素,故含和而内融。” 意 消〓《庄子·外篇·田子方》:“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郭象注:“旷然清虚,正己而已,而物邪自消。” 清音〓左思《招隐诗·第一首》:“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天籁〓《庄子·内篇·齐物论》:“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郭象注:“夫天籁者,岂复别有一物哉?即众窍、比竹之属,接乎有生之类,而共成一天耳。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 风箫〓《文子·自然》篇:“若风之过箫,忽然而感之,各以清浊应。” 叔夜〓嵇康《琴赋序》:“象器之中,琴德最优,故缀叙所怀,以为之赋。”《晋书·嵇康传》:“嵇康,字叔夜。” 成连〓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旧说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延望,无人。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但闻海上水汩没漰澌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 据梧 枝策〓《庄子·内篇·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郭象注:“几,尽也。夫三子者,皆欲辨非己所明以明之,故知尽虑穷,形劳神倦,或枝策假寐,或据梧而瞑,赖其盛,故能久。不尔,早困也。”按:“枝策据梧”注与“鼓琴”类称。而此诗所用,则与“不鼓琴”同意,又自一解,当别有本。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