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纪昀 > 庚辰集 | 上页 下页 |
得意忘言 |
|
※翁方纲 《庄子·杂篇·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但识真诠妙,谁烦费许辞? 画前原有易,象外更传诗。 山碧云生处,天青鹤点时。 此中皆活泼,以后总支离。 自得无弦操,宁劳日出卮。 拈花方欲笑,应手不须为。 水縠何心涣,风箫一任吹。 鸢鱼超圣契,即与漆园期。 起四句抉题之根。“山碧”四句,写“得意”;“自得”句,承“得意”;“宁劳”句,拍“忘言”;“拈花”四句,正写“忘言”;结颂扬,即补出处,章法最清,意思亦萧然高寄。 真诠〓见一卷《千潭一月印》诗“庶得会真诠”句。 画前 有易〓杨时《龟山语录二·京师所闻》:“问邵尧夫云:‘谁信画前原有《易》,自从删后更无《诗》。画前有《易》何以见?’曰:‘画前有《易》,其理甚微。然即用孔子之已发明者言之,未有画前,盖可见也。如云:神农氏之耒耜,盖取诸《益》;日中为市,盖取诸《噬嗑》;黄帝、尧、舜之舟楫,盖取诸《涣》;服牛乘马,盖取诸《随》。《益》《噬嗑》《涣》《随》,重卦也。当神农、黄帝、尧、舜之时,重卦未画,此理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故通变以宜民,而《易》之道得矣。然则非画前元有《易》乎?’”按:此二句,《击壤集》不载。 象外 传诗〓司空图《诗品·雄浑第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云生〓大川《五灯会元·南岳下十世》“潭州石霜楚圆慈明禅师”条:“万法本闲,唯人自闹。所以山僧居福严,只见福严境界;晏起早眠,有时云生碧嶂,月落寒潭。” 鹤点〓戴表元《游阳明洞天呈王理得诸君》诗:“初晴鹤点青边嶂。” 活泼〓大川《五灯会元·五祖下四世》“益州保唐寺无住禅师”条:“何名识心见性?师曰:‘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亦不依寂。不来不去,不空不乱,不取不舍,不沉不流;无为无相,活泼泼,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可得,无可知觉。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朱子语类·一百二十六·释氏》:“‘活泼泼地’是禅语否?曰:不是禅语,是俗语。” 支离〓扬子《法言·五百》篇:“或问天地简易而圣人法之,何五经之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为简易也。已简已易,焉支焉离?”“离”,李轨注:“嫌难了。”宋咸注:“支离,犹委曲也。”吴秘注:“支离,犹言分散也。各有科条,分散而难通。”司马光注:“支离,犹扶疏繁多之貎。”按:支离,谓言不亲切,如有物支吾于其间,使离而不附也。四注皆非。 无弦操〓梁昭明太子《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日出卮〓《庄子·杂篇·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郭象注:“夫卮满则倾,空则仰,非持故也。况之于言,因物随变,唯彼之从,故曰日出。日出,谓新则尽其自然之分,自然之分日新也,日尽则和也。” 拈花〓大川《五灯会元》“七佛”条:“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应手〓《庄子·外篇·天道》:“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 水縠〓刘禹锡《竹枝词·第三首》:“瀼西春水縠文生。” 何心涣〓《易·象传下》:“风行水上,涣。”孔颖达疏:“风行水上,激动波涛,散释之象。”苏洵《仲兄字文甫说》:“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余委蛇,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徊;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縠,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滂薄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濆旋倾侧,宛转胶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投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乎其间也。故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与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风箫〓见二卷《昭文不鼓琴》诗。 漆园〓《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