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纪昀 > 唐人试律说 | 上页 下页 |
湘灵鼓瑟 |
|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逸韵谐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此诗之佳,世所共解。惟三句随手注题,浑然无迹。四句尤醒眼目。通篇俱纳入“听”字中。运法甚密,读者或未察也。 西河毛氏曰:往在扬州,与王干一论诗。王谓钱诗固佳,而起尚朴僿。相此题意,当有缥缈之致。霎然而起,不当缠绕题字。时余不置辩,但口诵陈季首句“神女泛瑶瑟”,庄若讷首句“帝子鸣金瑟”,谓此题多如是,王便默然。盖诗法不传久矣。 臧氏《唐诗类释》颇訾“白芷动芳馨”句。不知此写声气相感之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常建《江上琴兴》诗曰:“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岂复可以言诠乎? 《唐诗纪事》:宣宗十二年,上于延英召中书舍人李藩等对,上曰:“凡考试之中,重用字如何?”中书对曰:“其间重用文字,乃是庶几,亦非常有例也。”又曰:“孰诗重用字?”对曰:“钱起《湘灵鼓瑟》诗,有两‘不’字。”余按:古人词取达意,故汉魏诸诗,往往不避重韵,无论重字。律诗既均以俪偶,谐以宫商,配色选声自不得句重字复。傥不得已,则重字犹可,意必不可使重。此诗“不”字两见,各自为义,所以不妨。如张子容《璧池望秋月》诗,既曰“玉镜银钩”,又曰“菱花蟾影”,又曰“似璧疑珠”,一字不重,其为重复也大矣。 中六句句法相同,所谓切脚之病。 西河谓“流水”“悲风”,是瑟调二曲名。然作者之意,正以“流水”“悲风”烘出远神,为末二句布势。如作曲名,反成死句。如杜诗:“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本自即景好句;宋人以二地名实之,意味反索然也。况“流水”“悲风”为曲名,亦未详所出。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