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纪昀 > 纪晓岚文集 | 上页 下页
经筵御论恭跋


  〈乾隆五十五年〉

  臣闻:《周易》一书,以天道明人事,故六十四卦之象传,皆有君子以字。《中庸》一书,则以人事合天道,故托始于天命而归宿于上天之载。是皆圣人效法之学,儒者类能言之也。然儒者之所讲,循文训诂而已。至于保合太和之原,则惟圣人始能合其德,亦惟圣人始能通其微。一经阐发,人人觉惬理厌心,如得诸意中,而实则出千古之意外。斯则浅者见浅,分量有所不能强矣。

  今岁经筵,进讲《中庸》:“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诸臣覃精研思,不能出先儒旧义之外;迨跽聆御论,始悟天与人物本为一体。“栽培”“倾覆”,胥推于乾元之中,行乎其所不得不行,人惟当顺天之常,克己之私。又悟“自强”有二义:一曰自已,一曰自然。揭圣贤由勉入安之序,而示其致力之根本,在于孔、颜之论仁。

  臣伏而绎思之,六经之旨包括宏深,儒者见仁见知,各举一端,往往不能尽其奥。故自其流行者而论,则气数由于天地;自其枢纽者而论,则天地亦在气数之中。汉儒六日七分之学,以六十四卦配三百六十日。邵氏《皇极经世》之学,以六十四卦配元会运世。其间盈虚消息,即为吉凶治乱之所由;而天道人事并随以转移,虽有圣人,亦不能不委顺于其际,此定理也。然未有用以诠“栽培”“倾覆”者。讲《周易》者,有变易、不易二义;讲知命者,有安命、立命二义。盖必互相发明,其理始备。而讲《周易》“自强不息”者,则仅有自已之一义,而自然之一义亦历代未经论及。岂非均索之四海之外,而失之目睫之前欤?今经指示,旷若发蒙,岂但为说经者之圭臬乎!圣神功化之极轨,俱已探其本原矣。臣恭录之下,益信惟圣人能知天,惟圣人能合天也。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