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刘禹锡 > 刘梦得文集 | 上页 下页 |
卷七 送僧诗 |
|
▼赠别君素上人(并引) 曩予习《礼》之《中庸》,至“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愯然知圣人之德,学以至于无学。然而斯言也,犹示行者以室庐之奥尔,求其径术而布武,未易得也。晚读佛书,见大雄念物之普,级宝山而梯之,高揭慧火,巧熔恶见,广疏便门,旁束邪径。其所证入,如舟沿川,未始念于前而日远矣,夫何勉而思之邪?是余知穾奥于中庸,启键关于内典,会而归之,犹初心也。不知余者诮予,因而后援佛,谓道有二焉。夫悟不因人,在心而已。其证也,犹喑人之享大牢,信知其味,而不能形于言以闻于耳也。口耳之间兼寸耳,尚不可使闻,他人之不吾知,宜矣。开士君素偶得予于所亲,一麻拪草,千里来访。素以道眼视予,予以所视视之。不由陛级,携手智地。居数日,告有得而行,乃为诗以见志云。 穷巷唯秋草,高僧独扣门。 相欢如旧识,问法到无言。 水为风生浪,珠非尘可昏。 去来皆是道,此别不销魂。 ▼送深法师游南岳 〔上人本住资圣寺〕 师在白云乡,名登善法堂。 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飞锡无定所,宝书留旧房。 唯应衔草雁,相送至衡阳。 ▼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手札答诗相示 碧云佳句久传芳,曾向成都住草堂。 振锡常过长者宅,披文犹带令公香。 一时风景添诗思,八部人天入道场。 若许相期同结社,吾家本自有柴桑。 ▼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 释子道成神气闲,住持曾上清凉山。 晴空礼拜见真像,金毛五髻卿云间。 西游长安隶僧籍,本寺门前曲江碧。 松间白月照宝书,竹下香泉洒瑶席。 前时学得经论成,奔驰象马开禅扃。 高筵谈柄一麾拂,讲下听徒如醉醒。 旧闻南方多长老,次第来入荆门道。 荆州本自重弥天,南朝塔庙犹依然。 宴坐东阳枯树下,经行居此故台边。 忽忆遗民社中客,为我衡阳驻飞锡。 讲罢同寻相鹤经,闲来共蜡登山屐。 一旦扬眉望沃洲,自言王谢与同游。 凭将杂拟三十首,寄与江南汤慧休。 ▼送僧元暠南游(并引) 予策名二十年,百虑而无一得,然后知世所谓道,无非畏途,唯出世间法可尽心尔。繇是在砚席者,多旁行四句之书;备将迎者,皆赤髭白足之侣。深入智地,静通还源,客尘观尽,妙气来宅,内视胸中,犹煎炼然。开士元暠,姓陶氏,本丹阳居家,世有人爵,不藉其资。于毗尼禅郍,极细牢之义,于中后日习揔持之门。妙音奋迅,愿力昭答。雅闻予事佛而佞,亟来相从。或问师隳形之自,对曰:少失怙恃,推棘心以求上乘,积四十年余,羸老将至而不懈。始悲浚泉之有洌,今痛防墓之未迁。途刍莫备,薪火恐灭,诸相皆离,此心长悬。虽万姓归佛,尽为释种,如河入海,无复水名。然具一切智者,岂遗百行;求无量义者,宁容断思?今闻南诸侯雅多大士,思扣以苦调,而希其末光,无容至前,有足悲者。予闻是说已,力不足而悲有余,因为诗以送之,庶乎践霜露者聆之有恻云。 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 彭泽因家凡几世,灵山预会是前生。 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 ▼送如智法师游辰州兼寄许评事 前日过萧寺,看师上讲筵。 都人礼白足,施者散金钱。 方便无非教,经行不废禅。 还知习居士,发论待弥天。 ▼赠长沙赞头陁 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峰。 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 ▼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 〔师精《净名经》。〕 佛示灭后,大弟子演圣言而成经,传心印曰“法”,承法而能专曰“宗”,由宗而分教曰“支”。坐而摄化者,胜义皆空之宗也;行而宣教者,摧破邪山之友也。释子慧则,生于像季,思济劫浊,乃学于一支,开彼群迷,以为尽妙理者莫如法门,变凡夫者莫如佛土,悟无染者莫如散花。故业于净名,深达实相。自京师涉汉沔,历鄢郢,登熊湘,听徒百千,耳感心化,法无住,道行而归。顾予有社内之因,故言别之日,爱缘瞥起。时也秋尽,咏江淹杂拟以送之。前见宣上人,为我多谢。 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踏瑠璃。 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 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 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 ▼秋日过鸿举法师院便送归江陵(并引) 梵言沙门,犹华言去欲也。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词。词妙而深者,必依于声律。故自近古而降,释子以诗闻于世者相踵焉。因定而得境,故修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信禅林之蘤萼,而诫河之珠玑尔。初,鸿举学诗于荆郢间,私试切切,咏发余习,盖榛楛之翠羽,弋者未之盼焉。今年至武陵,二千石始奇之,有起予之叹。以方袍亲绛纱者十有余旬,繇是名稍闻而艺愈变。閠八月,余步出城东门,谒仁祠,而鸿举在焉。与之言移时,因告以将去,且曰:“贫道雅闻东诸侯之工为诗者,莫若武陵,今幸承其话言,如得法印,宝山之下,宜有所持,岂徒衣裓之中众花而已。”余闻是说,乃叩商而吟,成一章,章八句。郡守以坐啸余咏,激清征而应之。师其行乎,足以资一时之学矣。 看画长廊遍,寻僧一径幽。 小池兼鹤净,古木带蝉秋。 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 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 ▼重送鸿举赴江陵谒马逢侍御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并引) 九江僧方及既出家,依匡山,一时中颇属诗以摅思,古诗人暨今号为能赋。有辄求其词吟呻之,拳拳然多多益嗜,愿不出山者十年。尝登最高峰,四望天海,冲然有远游之志。顿锡而言曰:“神驰而形阂者,方内之徒。及吾无方,阂于何者?”繇是耳得必目探之,意行必身随之,云游鸟屳,无迹而远。予为连州,居无何而方及至,岀裓中诗一篇以贶。予视其词甚富,留一岁,观其行,洁矩如教,益多之。一旦,以行日来告,且曰:“雅闻鸟咮之下有贤诸侯,愿跻其门,如蹈十地,敢乞词以抵之。”予唯然而赋,顾其有重请之色,起于颜间尔。 昔事庐山远,精舍虎溪东。 朝阳照瀑水,楼阁虹霓中。 骋望羡游云,振衣若秋蓬。 旧房闭松月,远思吟江风。 古寺历头陁,奇峰攀祝融。 南登小桂岭,却望归塞鸿。 衣裓贮文章,自言学雕虫。 枪榆念凌厉,覆籄图穹崇。 远郡多暇日,有时访禅宫。 石门耸峭绝,竹院含空蒙。 幽响滴岩溜,晴芳飘野丛。 海云悬飓母,山果属狙公。 忽忆吴兴郡,白蘋正葱茏。 愿言挹风彩,邈若窥华嵩。 桂水夏澜急,火山宵熖红。 三衣濡菵露,一锡飞烟空。 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 古来赏音者,樵爨得孤桐。 〔按:狙公宜斥赋茅者,而《越绝书》有猿公,张衡赋吴都有“猿父哀吟”之句,古文士又云权父。由是而言,谓猿为父旧矣。〕 ▼赠日本僧智藏 深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 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赠眼医婆罗门僧 三秋伤望远,终日泣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已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箆术,如何为发蒙。 ▼海阳湖别浩初师(并引) 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乘是气,往往清慧而文。长沙人浩初生既因地而清矣,故去荤洗虑,剔颠毛而坏其衣,居一都之殷,易与士会,得执外教,尽捐苛礼,自公侯守相,必赐其清问。耳目灌注,习浮于性。而里中儿贤,适与浩初比者,婴冠带,豢妻子,吏得以乘凌之。汩没天慧,不得自奋,莫可望浩初之清光于侯门上坐,第自吟羡而已。浩初益自多其术,尤勇于近达者而归之。往年之临贺,唁侍郎杨公,留岁余,公遗以七言诗,手笔于素。前年省柳仪曹于龙城,又为赋三篇,皆章书。今复来连山,以前所得双南金出于裓,亟请余赓之。按师为诗颇清,而弈棋至第三品,二道皆足以取幸于士大夫,宜薫余习以深入也。会吴郡以山水冠世,海阳又以奇甲一州。师慕道于泉石宜为笃,故携之以嬉。及言旋,复引与共载于湖上,弈于树石间,以植沃州之因缘,且赋诗具道其事。 近郭有殊境,独游常鲜欢。 逢君驻缁锡,观貌称林峦。 湖满景方霁,野香春未阑。 爱泉移席近,闻石辍棋看。 风止松犹韵,花繁露未干。 桥形出树曲,岩影落池寒。〔湖东架险凡四桥,山下出泉,逗岩为池,泓澄可爱者,不可遍举,故状其境以贻好事。〕 别路千嶂里,诗情暮云端。 他年买山处,似此则隳官。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长沙男子东林师,间读艺经工弈棋。 有时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谁能知。 今年访余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 山城无事秋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 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沈西墙。 自从山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 前身后身付余习,百变千化无穷已。 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 雁行布阵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 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 自言台阁有知音,悠然远起西游心。 商山夏木阴寂寂,好处徘徊驻飞锡。 忽思争道画平沙,独笑无言心有适。 蔼蔼京城在九天,贵游豪士足华筵。 此时一行出人意,赌取声名不要钱。 ▼赠别约师(并引) 荆州人文约,市井生而云鹤性,故去荤为浮图生,悟而证入。南抵六祖始生之墟,得遗教甚悉。今年访余于连州,且曰:“贫道昔浮湘川,会柳仪曹谪零陵,宅于佛寺,幸联栋而居者有年。繇是时人大士得落耳界。夫闻为见因,今日之来,曩时之因尔。”今仪曹牧柳州,与八句赠别。 师逢吴兴守,相伴住禅扃。 春雨同栽树,秋灯对讲经。 庐山曾结社,桂水远扬舲。 话旧还惆怅,天南望柳星。 ▼送鸿举师游江西(并引) 始余谪朗州,尔时是师振麻衣裴然而前,持文篇以为僧贽。唧唧而清,如虫吟秋,自然之响,无有假合,有足佳者,故为赋三章以声之。距今年遇于建平,赤髭益蕃,文思益深,而内外学益富。既讯已,探裓中出前所与诗阅之,纸劳墨瘁,与我同容。因思夫苒苒之光,浑浑之轮,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至乃一謦欬,一弹指,中际皆具,何必求三生以异身邪?然而视予之文,昔与今有筵楹之别;视予之书,昔与今有钧石之相悬;视予之仕,昔与今唯阿之差尔。岂有工拙之数存乎其间哉?盖可勉而进者,与日月而至矣。彼傥来外物,虽日月无能至焉。是岁,师告予游江西,复为赋七言,以为游地尔。 禅客学禅兼学文,岀山初似无心云。 从风卷舒来处处,缭绕巴山不得去。 山州古寺好闲居,读尽龙王宫里书。 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 忽然登高心瞥起,又欲浮杯信流水。 烟波浩淼鱼鸟情,东去三千二百里。 荆门峡断无盘涡,湘平汉阔清光多。 庐山雾开见瀑布,江西月净闻渔歌。 钟陵八郡多名守,半是西方社中友。 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师子吼。 ▼送宵韵上人游天台 曲江僧向松江见,又道天台看石桥。 鹤恋故巢云恋岫,比君犹自不逍遥。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并引) 黔之乡在秦楚为争地,近世人多过言其幽荒以谈笑间者又从而张皇之,犹夫束藴逐原燎,或近乎语妖。适有沙门义舟,道黔江而来,能画地为山川,及条其风俗,纤悉可信。且曰:“贫道以一锡游他方众矣,至黔而不知其远。始遇前节使,而闻今节度,益贤而文,故其佐多才士。摩围之下,曳裾秉笔,彬然与兔园同风。贫僧以外学嗜篇章,时或摄衣为末坐客。其来也,约主人乘秋风而还。今乞词以扬之,如捧意珠,行住坐卧,知相好尔。”予曰:“唯。”命笔以为七言以应之。 黔江秋水浸云霓,独泛慈航路不迷。 猿狖窥斋林叶动,蛟龙闻呪浪花低。 如莲半偈心常悟,闻菊新诗手自携。 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 ▼送景玄师东归(并引) 庐山僧景玄袖诗一轴来谒,往往有句,轻而遒,如鹤雏襹褷,未有六翮,而步舒视远,戞然一唳,乃非泥滓间物。献诗已,敛裓而辞,且曰:其来也,与故山秋为期。夫所者,僧事也。今无他请,唯文是求。故赋一篇,以代璎珞尔。 东林寺里一沙弥,心爱当时才予诗。 山下偶随流水出,秋来却赴白云期。 滩头蹑屐挑沙菜,路上停舟读古碑。 想到旧房抛锡杖,小松应有过檐枝。 ▼送元晓上人归稽亭 重迭稽亭路,山僧归独行。 远峰斜日影,本寺旧钟声。 徒侣问新事,烟云含别情。 应夸乞食处,踏遍凤凰城。 ▼送惟良上人(并引) 以貌窥天者,曰乾然而健,于然而高。以数逆天者,曰其用四十有九。天果以有形而不能脱乎数,立象以推筴,既成而遗之。古所谓神交造物者,非空言尔。轩皇受天命,其佐皆圣人,故得之。惟唐继天,德如黄帝,有外臣一行,亦圣之徒与刊历考元,书成化去。今丹徒人惟良,生而能知,非自外来,以乾坤之筴,当十期之数,凝神运指,上感躔次,视玄黄溟涬,无倪有常,绝机泯知,独以神会。数起于复之初九,音生乎黄钟之宫,积微本隐,与言化合。夫天人之数,极而含变,变而靡不通,神趋鬼慑,不足骇也。惟良得一行之道,故亦慕其为外臣,谬谓余为世间聪明,孑孑来访。初以说合,至于不言,言息而理冥,复申之以嗟叹曰:师其庶几乎!信神与之而不能测神之所以付;信术通之,而不能知术之所以至。浅哉!余闻乎曾井蛙酰鸡之不若也。长庆四年冬十一月甲子,语至夜艾,遂为诗以志焉。 高斋洒寒水,是夕山僧至。 玄牝无关锁,琼书舍文字。 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 语到不言时,世间人尽睡。 ▼送元简上人适越 孤云出岫本无依,胜景名山即是归。 久向吴门游好寺,还思越水洗尘机。 浙江涛惊师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 更入天台石桥路,垂珠璀璨拂三衣。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