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几(音机,661~721),字子玄。(避唐玄宗李隆基讳,以字行,《全唐文》避康熙帝玄烨讳,改刘子元。)徐州彭城人。宋州司马刘藏器之子,少以词学知名。唐高宗永隆年间进士。武后圣历二年(699),任定王武攸暨府仓曹参军,奉命与李峤、徐彦伯、徐坚、张说等共同编写《三教珠英》,后任左史、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复位后,任太子中允,参修《则天皇后实录》;睿宗复位后,迁太子左庶子、崇文馆学士,兼修国史,加银青光禄大夫、居巢县子;玄宗时,任左散骑常侍。开元九年(721),贬为安州别驾,卒于任上,追赠汲郡太守、工部尚书,谥曰文。
刘知几提出了著名的“史才三长”论,即须“才、学、识”具备。
“非圣无法”的批判怀疑精神,上继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及王充《论衡》的优良传统,下启章学诚“六经皆史”的端绪。对阴阳五行禅瑞思想的批判,促进了哲学思想的发展,给柳宗元、刘禹锡的历史观准备了理论前提。其著作有《唐高宗后修实录》《唐睿宗实录》《文馆词林》《姓族系录》《论“孝经”非郑玄注》,均佚。传世有《史通》二十卷,以此著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