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
古今刻书人地之变迁 |
|
王士祯《居易录》十四云:“陆文裕深《金台纪闻》云,叶石林时,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又云,比岁京师印板,不减杭州。蜀闽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售,今杭绝无刻。国初蜀尚有板,差胜建刻。今建益下,去永乐、宣德亦不逮矣,唯苏州工匠稍追古作。此嘉靖初语也。近则金陵、苏、杭书坊刻板盛行,建本不复过岭。蜀更兵燹,城郭丘墟,都无刊书之事。京师亦鲜佳手。数年以来,石门即崇德县。吕氏、昆山徐氏,雕行古书,颇仿宋椠,坊刻皆所不逮。古今之变,如此共亟也。”吾按:文简时,金陵、苏、杭刻书之风,已远过闽、蜀。 乾嘉时,如卢、文弨。鲍、廷博。孙、星衍。黄、丕烈。张、敦仁。秦、恩复。顾、广圻。阮,元。诸家校刻之书,多出金陵刘文奎、文楷兄弟。咸丰赭寇之乱,市肆荡然无存。迨乎中兴,曾文正首先于江宁设金陵书局,于扬州设淮南书局,同时杭州、江苏、武昌继之。既刊读本《十三经》,四省又合刊《廿四史》。天下书板之善,仍推金陵、苏、杭。自学校一变,而书局并裁,刻书之风移于湘、鄂,而湘尤在鄂先。同光之交,零陵艾作霖曾为曹镜初部郎耀湘校刻《曾文正公遗书》及释藏经典。撤局后,遂领思贤书局刻书事,主之者张雨山观察祖同、王葵园阁学先谦与吾三人。而吾三人之书,大半出其手刻。晚近则鄂之陶子龄,同以工影宋刻本名。江阴缪氏、宜都杨氏、常州盛氏、贵池刘氏所刻诸书,多出陶手。至是金陵、苏、杭刻书之运终矣。然湘、鄂如艾与陶者,亦继起无其人。危矣哉刻书也。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