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
明时诸藩府刻书之盛 |
|
明时官刻书,推南北京监本为最盛。南监多存宋监、元路学旧板。其无正德以后修补者,品不亚于宋、元。观《南雍经籍志》所载四部板片,真三朝文献之所系矣。北监多据南监本重刻,《十三经》、《二十一史》之外,罕见他书。据其时周弘祖《古今书刻》所录北国子监书仅四十一种,而经史并不著录。《书刻》漏略欤?抑弘祖时板已散逸欤?弘祖书世鲜传本。(吾已影写重刻。)其胪举内府部院及直省司府州学所刻书,乃知当时刻书成为一种例事。如北京都察院刻《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奇》及《万化玄机》、《悟真篇》之类。又如《太古遗音》,则宁藩所著曲套;《神奇秘谱》,则宁藩所著棋经。堂堂风宪有司,而刻书如此之轻诞,是无怪《五经》、《四书》、《性理大全》等书乃为司礼监专其事矣。司礼监所刻书见于《经厂书目》。世所传经厂大字本《五经》、《四书》,颇为藏书家所诋斥,非尽谓其校勘不精也。 夫以一代文教之事,以奄人主之,明政不纲,即此可见。惟诸藩时有佳刻,以其时被赐之书,多有宋元善本,可以翻雕,藩邸王孙又颇好学故也。今就所存之书录之。如:蜀府。洪武甲戌(二十七年。)刻《自警编》九卷,见《丁志》。刻刘向《说苑》二十卷,见《陆跋》。(楚府刻《说苑》下。并刻《新序》十卷,载《古今书刻》。)成化己亥(十五年。)刻《静修先生文集》三十卷,见《丁志》。(弘治刊本。)嘉靖乙未(十四年。)刻《史通》二十卷,见《缪续记》。(即陆深刻本,云为蜀藩刻。)万历丁丑(五年。)刻《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见《天禄琳琅》九。 宁藩。明初刻《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见《瞿目》。正统间刻《重编白玉蟾文集》六卷,《续集》二卷,见《阮外集》。(云南极遐龄老人臞仙重编。臞仙乃明太祖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之号。) 代府。天顺间刻《谭子化书》六卷,见《瞿目》。 崇府。成化丙申(十二年。)刻《贞观政要》十卷,见《丁志》。嘉靖癸卯(二十二年。)刻《孝肃包公奏议集》十卷,见《瞿目》。 肃府。成化己亥(十五年。)刻《刘因静修先生集》三十卷,见《陆志》。(明弘治重刻本。德辉按:此与蜀府刻本年月同,疑《陆志》误。) 唐府。成化丁未(二十三年。)刻元张伯颜本《文选》六十卷,见《瞿目》、(云有弘治元年唐世子跋。)《陆续跋》、《缪续记》。 吉府。正德乙亥(十年。)刻贾谊《新书》十卷,见《张志》、《瞿目》、《陆志》。(云即正德九年陆氏刻本,板归吉府。)刻正统本《四书》二十六卷,见《丁志》。万历丁酉(二十五年。)刻《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见《缪记》。万历(缺年月。)刻老子《道德经》二卷,关尹子《文始真经》(九篇。)一卷,亢仓子《洞灵真经》(九篇。)一卷,文子《通玄真经》(十二篇。)一卷,《尸子》(二篇。)一卷,《子华子》二卷,《鬻子》(十四篇。)一卷,《墨子》(十四篇。)一卷,《公孙龙子》(六篇。)一卷,《鬼谷子》(十三篇。)一卷,列子《冲虚真经》二卷,庄子《南华经》二卷,《荀子》三卷,《扬子》(十三篇。)一卷,《文中子》(十篇。)一卷,《抱朴子》二卷,《刘子》(五十五篇。)一卷,黄石公《素书》(六篇。)一卷,《玄真子》(三篇。)一卷,《天隐子》(八篇。)一卷,《无能子》(三十四篇。)一卷。见《袁簿》。 晋府宝贤堂,亦称志道堂,亦称虚益堂,又称养德书院。嘉靖乙酉(四年。)重刻元张伯颜本《文选注》六十卷,见《缪续记》。嘉靖丙戌(五年。)刻《宋文鉴》一百五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二十、《孙记》、《钱日记》、《丁志》、《陆志》、《莫录》。嘉靖己丑(八年。)刻《唐文粹》一百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九。嘉靖甲午(十三年。)刻安国桂坡馆《初学记》三十卷,见《杨志》、《丁志》。嘉靖丁酉(十六年。)刻《元文类》七十卷,见《丁志》、《缪记》。(德辉按:吾藏晋藩所刻书皆全,实非善本。) 益府。嘉靖壬寅(二十一年。)刻张九韶《理学类编》八卷。万历初元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丁志》。崇祯庚辰(十三年。)刻宋陈敬《香谱》四卷。(据元至治壬戌刻本重雕。)《茶谱》十二卷,内分二十一种:唐陆羽《茶经》上中下三卷,(全卷之一二三。)唐张又新《煎茶水记》一卷,(全卷之四。)宋蔡襄《茶录》一卷,(全卷之五。)宋朱子安《东溪试茶录》一卷,(全卷之六。)吴文锡《茶略》一卷,内有孙大绶《茶赋》上下卷,(全卷之七。末有“咸淳己巳五月夏至后五日审安老人书”一行,当是据宋本重刻。)明屠本畯《茗笈》上下篇一卷,(全卷之八。)《香水清供录》一卷,(全卷之九。)曹士谟《茶事拾遗》一卷,(全卷之十。)《续集古今茶谱》五种,内宋黄儒《品茶要录》一卷,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一卷,宋赵汝砺《北苑别录》一卷,宋沈括《本朝茶录》一卷,彰郡程百二《品茶要录补》一卷;(全卷之十一。)《续集古今茶谱》六种,内明许次纡《茶疏》一卷,明陆树声《茶寮记》七类一卷,明田崇衡《煮泉小品》一卷,明冯可宾《岕茶笺》一卷,明屠隆《茶笺》一卷,黄龙德《茶说》一卷,(全卷之十二。)见何厚甫培元《经眼书目》。 秦府。嘉靖甲午(十三年。)刻黄善夫本《史记》一百三十卷,见《钱稿书跋》、《缪记》。嘉靖庚戌(二十九年。)刻《天原发微》五卷,见《陆志》、《丁志》。嘉靖丁巳(三十六年。)刻蔡沈《至书》一卷,见《张志》、《陆志》。隆庆六年刻《千金宝要》六卷,见《孙记》。 周藩。洪武庚午(二十三年。)刻《新刊袖珍方大全》四卷,见《丁志》。(弘治翻本。)嘉靖丁酉(十六年。)刻宋董嗣杲《西湖百咏》一卷,见《陆志》。(钞本。) 徽藩崇德书院。嘉靖乙未(十四年。)刻会通馆本《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见《缪续记》。无年号刻《素书》一卷,《鬻子》一卷,《公孙龙子》一卷,《亢仓子》一卷,《元真子》一卷,《天隐子》一卷,《无能子》一卷,见《陆志》。 沈藩。嘉靖丙午(二十五年。)刻宋张景《医说》十卷,见《森志》、《丁志》。嘉靖辛酉(四十年。)刻《焦氏易林》二卷,见《丁志》。(云:前有沈藩西屏道人书于敕赐勉学书院之修业堂翻刊序,卷后有淳祐辛丑直斋题识。) 伊府。嘉靖戊申(二十七年。)刻《四书朱注》二十六卷,见《丁志》。 鲁府敏学书院,亦称承训书院。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刻《诚斋易传》二十卷,见《缪记》。(云题敏学书院刊。)嘉靖乙丑(四十四年。)《刻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见《黄记》、《陆志》、(旧钞本。)《丁志》。 赵府居敬堂,亦称味经堂。嘉靖柔兆执徐(丙辰三十五年。)刻朱子《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见《袁簿》。(云板心有“赵府居敬堂”五字。)无年号刻严粲《诗缉》三十六卷,刘三吾《书传会选》六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二、《丁志》。刻晁迥《法藏碎金录》十卷,见《瞿目》、《丁志》。刻《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遗篇》一卷,《灵枢经》十二卷,(板心有“赵府居敬堂”五字。)刻明崔铣《洹词》十二卷,(板心有“赵府味经堂”五字。)见《丁志》。刻《脉经》十卷。(吾有藏本。板心有“赵府居敬堂”五字。) 楚府。无年号刻刘向《说苑》二十卷,见《陆跋》。(并刻《新序》十卷,载《古今书刻》。) 辽国宝训堂。无年号刻《昭明太子文集》五卷,见《孙记》、《缪记》。(云首行云“大明辽国宝训堂重梓”。) 德藩最乐轩。无年号刻《汉书》一百卷,见《莫目》。(余有藏本。小题在上,大题在下。板心上方有“德藩最乐轩”五字,下有刻工姓名。每页二十行,行二十一字。白文无注。) 潞藩。崇祯丙子(九年。)刻《述古书法纂》十卷,见《丁志》。大抵诸藩优游文史,黼黻太平。修学好古,则河间比肩;巾箱写经,则衡阳接席。又不独郑藩世子载堉之通音律,西亭王孙睦㮮之富藏书。为足增光于玉牒也已。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