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余话 | 上页 下页


  ◎卷上

  宋无撰人《爱日斋丛钞》一云:

  《通鉴》:“后唐长兴三年二月辛未,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

  又云:“自唐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绝。蜀毋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版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

  又云:“唐明宗之世,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定《九经》,刻版印卖,朝廷从之。后周广顺三年六月丁巳版成,献之。由是虽乱世,《九经》传布甚广。”此言宰相请校正《九经》印卖,当是前长兴三年事,至是二十余载始办。田敏为汉使楚,假道荆南,以印本《五经》遗高从诲。意其广顺以前,《五经》先成。

  王仲言《挥麈录》云:“毋昭裔贫贱时,尝借《文选》于交游间,其人有难色。发愤异日若贵,当版以镂之遗学者。后仕王蜀为宰相,遂践其言刊之。印行书籍,创见于此。事载陶岳《五代史补》。后唐平蜀,明宗命太学博士李锷书《五经》,仿其制作,刊版于国子监,为监中印书之始。”仲言自云家有锷书印本《五经》,后题“长兴二年”。今史云三年,中书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从之。又他书记冯道取西京郑覃所刊《石经》,雕为印版,则非李锷书。仿蜀制作,或别本也。

  《金石录》又云:“李鹗五代时仕至国子丞,《九经》印版,多其所书,前辈颇贵重之。”鹗即锷也。《猗觉寮杂记》云:“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后唐方镂《九经》,悉收人间所有经史,以镂版为正。见《两朝国史》。”此则印书已始自唐末矣。

  按:柳氏《家训序》:“中和三年癸卯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说、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叶氏《燕语》,正以此证刻书不始于冯道。而沈存中又谓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自后典籍皆为版本。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印,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