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郭璞 > 尔雅注疏 | 上页 下页
释鸟第十七


  〔疏〕“释鸟第十七”。○释曰:《说文》云:鸟者,羽禽之总名。象形字。《左传》曰“少皞氏以鸟名官”之类。此篇广释其名也。

  ▼隹其

  隹其,鳺鴀。(今䳕鸠。○鳺,方扶切。鴀,方浮切。)

  〔疏〕“隹其,鳺鴀”。○释曰:舍人曰:“鵻,一名夫不。”李巡曰:“今楚鸠也。”某氏引《春秋》云:“祝鸠氏司徒。”祝鸠,即鵻其、夫不,孝,故为司徒也。郭云:“今䳕 鸠。”《诗》曰:“翩翩者鵻。”毛传云:“鵻,夫不也。”“一宿之鸟。”郑笺云:“一宿者,一意于所宿之木。”又云:“鸟之谨悫者,人皆爱之。”则此是谨悫孝顺之鸟也。陆机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之鴡凰,梁宋之间谓之隹,杨州人亦然。”

  ▼鶌鸠

  鶌鸠,鹘鸼。(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今江东亦呼为鹘鸼。○鶌,居物切。鹘,音骨。鸼,音嘲。)

  〔疏〕“鶌鸠,鹘鸼”。○释曰:《春秋左氏传》云:“鹘鸠氏,司事也。”杜注云:“鹘鸠,鹘雕也。春来秋去,故为司事。”即此鶌鸠也。舍人曰:“鶌鸠,一名鹘鸼,今之班鸠。”孙炎曰:“鹘鸠,一名鸣鸠。”《月令》云:“鸣鸠拂其羽。”郭云:“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今江东亦呼为鹘鸼。”案,旧说及《广雅》皆云“班鸠”,非也。

  ▼鸤鸠

  鸤鸠,鴶鵴。 (今之布谷也。江东呼为获谷。○鸤,音尸。鴶,古八切。鵴,音菊。)

  〔疏〕“鸤鸠,鴶鵴”。○释曰:《左传》云:“鸤鸠氏,司空也。”《诗·召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皆谓此也。郭云:“今之布谷,江东呼为获谷。”《埤仓》云“ 鴶鵴”,《方言》云“戴胜”,谢氏云“布谷类也”。陆机云:“今梁宋之间谓布谷为鴶鵴,一名系谷,一名桑鸠。”案,戴胜自生穴中,不巢生。而《方言》云“戴胜”,非也。

  ▼鷑鸠

  鷑鸠,鵧鷑。 (小黑鸟,鸣自呼,江东名为乌鵙。○鷑,音及。鵧,符悲切。)

  〔疏〕“鷑鸠,鵧鷑”。○释曰:鷑鸠,一名鵧鷑。郭云:“小黑鸟,鸣自呼,江东名为乌鵙。”

  ▼鴡鸠

  鴡鸠,王鴡。(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毛诗》传曰:“鸟挚而有别。”○鴡,七徐反。)

  〔疏〕“鴡鸠,王鴡”。○释曰:李巡曰:“王鴡,一名鴡鸠。”郭云:“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诗·周南》云:“关关鴡鸠。”陆机《疏》云:“鴡鸠大小如鸱,深目,目上骨露,幽州谓之鹫。而杨雄、许慎皆曰:白鷢似鹰,尾上白。”○注“《毛诗》传曰:‘鸟挚而有别。’”释曰:此即《关雎》传文也。挚,至也。谓鸟中雌雄情意至厚而犹能有别,故以兴后妃说乐君子,情深犹能不淫其色。

  ▼鵅

  鵅,鵋鶀。(今江东呼鸺鹠为鵋鶀,亦谓之鸲鵅。音格。○鵋,音忌。鶀,音欺。)

  〔疏〕“鵅,鵋鶀”。○释曰:鵅,一名鵋鶀。郭云:“今江东呼鸺鹠为鵋鶀,亦谓之鸲鵅。”

  ▼鶅

  鶅,鵵轨。(未详。)

  ▼鴗

  鴗,天狗。(小鸟也。青似翠,食鱼,江东呼为水狗。○鵵,音兔。鴗,音立。)

  〔疏〕“鴗,天狗”。○释曰:鴗,一名天狗。郭云:“小鸟也。青似翠,今江东呼为水狗。”

  ▼鹨

  鹨,天鸙。(大如鷃雀,色似鹑,好高飞作声,今江东名之曰天鹨。音绸缪。○鹨,亡侯切。鸙,音药。)

  〔疏〕“鹨,天鸙”。○释曰:鹨,一名天鸙。郭云:“大如鷃雀,色似鹑,好高飞作声,今江东名之曰天鹨。”“音绸缪”者,《诗·豳风》云:“绸缪牖户。”取其音同,故读从之。

  ▼鵱鷜

  鵱鷜,鹅。(今之野鹅。○鵱,音六。鷜,力于切。)

  〔疏〕“鵱鷜,鹅”。○释曰:鵱鷜者,野鹅之别名也。郭云:“今之野鹅。”

  ▼鸧

  鸧,麋鸹。(今呼鸧鸹。○鸹,古活切。)

  〔疏〕“鸧,麋鸹”。○释曰:鸧,一名麋鸹。郭云:“今呼鸧鸹。”

  ▼鵅

  鵅,乌𪇰。(水鸟也。似鶂而短颈,腹翅紫白,背上绿色,江东呼乌𪇰。音駮。○鵅,音洛。𪇰,音剥。)

  〔疏〕“鵅,乌𪇰”。○释曰:鵅,一名乌𪇰。郭云:“水鸟也。似鶂而短鵛,腹翅紫白,背上绿色,江东呼乌𪇰。”

  ▼舒雁

  舒雁,鹅。(《礼记》曰:“出如舒雁。”今江东呼鴚。音加。)

  〔疏〕“舒雁,鹅”。○释曰:鹅,一名舒雁。今江东呼鴚。某氏云:“在野,舒翼飞远者为鹅。”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鹅。”○注“《礼记》曰:‘出如舒雁。’”○释曰:《聘礼》记文也。案,彼云:“私觌愉愉焉,出如舒雁。”郑注云:“威仪自然而有行列。”是也。

  ▼舒凫

  舒凫,鹜。(鸭也。○鹜,音木。)

  〔疏〕“舒凫,鹜”。○释曰:鹜,鸭也。一名舒凫。李巡曰:“野曰凫,家曰鹜。”《礼记·内则》辨鸟之不可食者,云“舒凫翠”。

  ▼鳽

  鳽,鵁鶄。(似凫,脚高,毛冠。江东人家养之以厌火灾。○鳽,音额。鵁,音交。鶄,音精。)

  〔疏〕“鳽,鵁鶄”。○释曰:鵁鶄,一名鳽。郭云:“似凫,脚高,毛冠。江东人家养之以厌火灾。”

  ▼舆

  舆,鵛鷋。(未详。)

  ▼鹈

  鹈,鴮鸅。(今之鹈鹕也。好群飞,沈水食鱼,故名洿泽。俗呼之为淘河。○鵛,音经。鷋,音徒。鹈,音啼。鴮,音乌。鸅,音泽。)

  〔疏〕“鹈,鴮鸅”。○释曰:舍人曰:“鹈,一名鴮鸅。”郭云:“今之鹈鹕也。好群飞,沈水食鱼,一名洿泽。俗呼之为淘河。”《诗·曹风》云:“维鹈在梁。”陆机《疏》云:“鹈,水鸟。形如鹗而极大,喙长尺馀,直而广。口中正赤,颔下胡大如数斗囊。若小泽中有鱼,便群共抒水,满其胡而弃之,令水竭尽,鱼在陆地,乃共食之。故曰淘河。”

  ▼鶾

  鶾,天鸡。(鶾鸡,赤羽。《逸周书》曰:“文鶾,若彩鸡,成王时蜀人献之。”○鶾,音汗。)

  〔疏〕“鶾,天鸡”。○释曰:鶾,一名天鸡,赤羽之鸟也。○注“《逸周书》”至“献之”。○释曰:云“《逸周书》曰”者,虽是《周书》,不在《尚书》百篇内,故曰《逸周书》。今所谓《汲冢周书》也。云“文鶾,若彩鸡”者,《王会》篇文也。案,彼云“蜀人以文鶾,文鶾者,若翚雉”。孔晁注云:“鸟有文彩者。”是也。云“成王时蜀人献之”者,案,彼孔晁注又云:“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及四夷。”故知当成王时蜀人献之也。

  ▼鴬

  鴬,山鹊。(似鹊而有文彩,长尾,觜、脚赤。○鴬,音握。)

  〔疏〕“鴬,山鹊”。○释曰:山鹊,一名鴬。郭云:“似鹊而有文彩,长尾,觜、脚赤。”《说文》云:“知来事鸟也。”

  ▼鷣

  鷣,负雀。(鷣,鹞也。江南呼之为鷣,善捉雀,因名云。○鷣,音淫。)

  〔疏〕“鷣,负雀”。○释曰:鷣,一名负雀。郭云:“鷣,鹞也。江南呼之为鷣,善捉雀,因名云。”

  ▼啮齿

  啮齿,艾。(未详。)

  ▼鶨

  鶨,鶀老。(鳹鶨也,俗呼为痴鸟。○鶨,丑绢切。鳹,巨炎切。)

  〔疏〕“鶨,鶀老”。○释曰:鶨,一名鶀老。郭云:“鸰鶨,俗呼为痴鸟。”《字林》云:“勾喙鸟。”

  ▼鳸

  鳸,鴳。(今鴳雀。○鳸,音户。鴳,音晏。)

  〔疏〕“鳸,鴳”。○释曰:别二名也。郭云:“今鴳雀。”案,舍人、李巡、孙炎、郭氏皆断老上属,鳸下属。解云:鶨,一名鶀老。鴳,一名鳸。鳸,雀也。唯樊光断鶨鶀为句,以老下属。注云《春秋》云:“九扈为九农正。”九扈者: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是以老为下属,唯鴳不重耳。杜预仍云:“老扈,鴳。”鴳非郭义。

  ▼桑鳸

  桑鳸,窃脂。(俗谓之青雀,觜曲,食肉,好盗脂膏,因名云。)

  〔疏〕“桑鳸,窃脂”。○释曰:桑扈,一名窃脂。郭云:“俗谓之青雀,觜曲,食肉,好盗脂膏,因名云。”郑玄《诗笺》云:“窃脂,肉食。”陆机《毛诗疏》云:“窃脂,青雀也。好窃人脯肉脂及筒中膏,故以名窃脂也。”诸儒说窃脂,皆谓盗人脂膏,即如下云“窃玄”、“窃黄”者,岂复盗窃玄黄乎?案,下篇《释兽》云:“虎窃毛谓之虦猫。”魋如小熊,窃毛而黄。窃毛皆谓浅毛。窃即古之浅字。但此鸟其色不纯,窃玄,浅黑也。窃蓝,浅青也。窃黄,浅黄也。窃丹,浅赤也。四色皆具,则窃脂为浅白也。而诸儒必为盗窃脂膏者,以此经下别云桑鳸与窃玄、窃黄等并列,则为浅白者也,《春秋》“九扈”是也。此自别一种青雀,好窃脂肉,目验而然。《诗·小雅》“交交桑扈”是也。且郑玄、郭朴、陆机,皆当世名儒,无容不知窃为浅义,脂为白色,而待后人剥正也。后人不达此旨,妄说异端,非也。

  ▼鳭鹩

  鳭鹩,剖苇。(好剖苇皮,食其中虫,因名云。江东呼芦虎,似雀,青班,长尾。○鹩,力周切。)

  〔疏〕“鳭鹩,剖苇”。○释曰:鳭鹩,一名剖苇。郭云:“好剖苇皮,食其中虫,因名云。江东呼芦虎,似雀,青班,长尾。”

  ▼桃虫

  桃虫,鹪。其雌鴱。(鹪𪃦,桃雀也。俗呼为巧妇。○鴱,音艾。)

  〔疏〕“桃虫,鹪。其雌鴱”。○释曰:舍人曰:“桃虫名鹪,其雌名鴱。”郭云:“鹪𪃦,桃雀也。俗呼为巧妇。”此鹪𪃦小鸟而生雕鹗者也。《诗·周颂》云:“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毛传云:“桃虫,鹪也。鸟之始小终大者。”陆机《疏》云:“今鹪鹩是也。微小于黄雀,其雏化而为雕,故俗语鹪鹩生雕。”郑《诗笺》云:“鹪之所为鸟题肩也,或曰鸮,皆恶声之鸟。”其义未详。《方言》说巧妇之名,“自关而东谓之工爵,或谓之过鸁,或谓之女𪀘,自关而东谓之鸋鴂。自关而西谓之桑飞,或谓之懱爵”是也。

  ▼鶠

  鶠,凤。其雌皇。(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疏〕“鶠,凤。其雌皇”。○释曰:凤,一名鶠。郭云:“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说文》云:“神鸟也。天老曰:凤像,麟前鹿后,蛇颈鱼尾,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字从鸟凡声。凤飞,则群鸟从以万数。故凤古作朋字。”《山海经》曰:丹穴之山,有乌焉,其状如鹤,五彩而文,名曰凤,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大安宁。京房《易传》曰:凤皇高丈二,汉时凤皇数至。《汉书》云高五六尺,是说凤皇之状也。

  ▼䳭鸰

  䳭鸰,雝渠。(雀属也。飞则鸣,行则摇。)

  〔疏〕“䳭鸰,雝渠”。○释曰:䳭鸰,一名雝渠,水鸟也。郭云:“雀属也。飞则鸣,行则摇。”《诗·小雅》云:“脊令在原。”陆机《疏》云:“大如鷃雀,长脚,长尾,尖喙,背上青灰色,腹下白,颈下黑如连钱,故杜阳人谓之连钱。”是也。

  ▼鸒斯

  鸒斯,鵯鶋。(鸦乌也。小而多群,腹下白,江东亦呼为鵯乌。音匹。○鸒,音预。)

  〔疏〕“鸒斯,鵯鶋”。○释曰:鸒斯,一名鵯鶋。郭云:“鸦乌也。小而多群,腹下白,江东亦呼为鵯乌。”《诗·小雅》云:“弁彼鸒斯。”毛传云:“鸒,鵯鶋。”然则此鸟名鸒,而云“斯”者,语辞,犹“蓼彼萧斯”之类也。《小尔雅》云:“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说文》、《字林》皆云“楚鸟”是也。

  ▼燕

  燕,白脰乌。(脰,颈。○脰,音豆。)

  〔疏〕“燕,白脰乌”。○释曰:脰,项也。《小尔雅》云:“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乌。燕乌,白脰乌。”是也。

  ▼鴽

  鴽,鴾毌。(鹌也。青州呼鴾毌。○鴽,音如。鴾,音谋。)

  〔疏〕“鴽,鴾毌”。○释曰:李巡云:“鴽,鹌,一名鴾毌。”郭云:“鹌也。青州呼鴾毌。”田鼠所化者也。《月令》季春“田鼠化为鴽”是也。

  ▼密肌

  密肌,系英。(《释虫》以有此名,疑误重。)

  ▼巂周

  巂周。(子巂鸟,出蜀中。○巂,音携。)

  〔疏〕“巂周”。○释曰:子巂鸟也,出蜀中。《说文》云:巂,蜀王望帝化为子巂,今谓之子规是也。

  ▼燕燕

  燕燕,鳦。(《诗》云:“燕燕于飞。”一名玄鸟,齐人呼鳦。○鳦,音乙。)

  〔疏〕“燕燕,鳦”。○释曰:燕燕,又名鳦。郭云:“一名玄鸟,齐人呼鳦。”此燕燕即今之燕,古人重言之。《诗》云:“燕燕于飞。”《汉书》童谣云“燕燕尾涎涎”是也。孙炎、舍人以巂周、燕燕、鳦,为一物三名。郭所不取也。○注“《诗》云”至“呼鳦”。○释曰:《诗》云“燕燕于飞”者,《邶风》卫庄姜送归妾之诗也。云“一名玄鸟”者,案《月令》仲春之月“玄鸟至”,以其色玄,故谓之玄鸟是也。云“齐人呼鳦”者,案《商本纪》云:简狄“行浴,见玄鸟隋其卵,取而吞之,因孕生契”。诸纬候皆言简狄吞鳦卵而生契,是玄鸟又名鳦也。

  ▼鸱鸮

  鸱鸮,鸋窸。鸱类。○鸱,尺之切。鸮,音遥。鸋,音宁。窸,音决。

  〔疏〕“鸱鸮,鸋窸”。○释曰:舍人云:“鸱鸮,一名鸋窸。”郭云:“鸱类。”《诗·豳风》云:“鸱鸮鸱鸮。”毛传云:“鸱鸮,鸋窸。”陆机《疏》云:“鸱鸮似黄雀而小,其喙尖如锥,取茅秀为窠,以麻紩之,如刺袜然。县著树枝,或一房,或二房。幽州人谓之鸋窸,或曰巧妇,或曰女匠。关东谓之工雀,或谓之过羸。关西谓之桑飞,或谓之袜雀,或曰巧女。”先儒皆以为今之巧妇。郭注此云:“鸱类。”又注《方言》云:“鸋窸,鸱鸮,鸱属。”非此小雀明矣。是与先儒意异也。今《尔雅》以郭氏为宗,且依郭氏。

  ▼狂

  狂,茅鸱。(今𪁪鸱也,似鹰而白。)怪鸱。(即鸱鸺也,见《广雅》。今江东通呼此属为怪鸟。)枭,鸱。(土枭。○枭,音娇。)

  〔疏〕“狂,茅鸱。怪鸱。枭,鸱”。○释曰:此别鸱类也。茅鸱,一名狂。《广雅》云:“茅鸱,𪁪也。”郭云:“今𪁪鸱也,似鹰而白。”怪鸱,《广雅》谓之鸱鸺。郭云:“今江东通呼此属为怪鸟。”枭,一名鸱。郭云:“土枭。”《说文》云:“ 枭,食母,不孝之鸟,故冬至捕枭磔之。”字从鸟首在木上。《诗·陈风》云:“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毛传云:“恶声之鸟也。”一名鹏,一名枭,一名鸱。《大雅·瞻卬》云:“为枭为鸱。”陆机云:“鸮大如班鸠,绿色,恶声之鸟也。入人家,凶。贾谊所赋鵩鸟是也。其肉甚美,可为羹臛,又可为炙。汉供御物,各随其时。鸮冬夏常施之,以其美故也。”

  ▼鶛

  鶛,刘疾。(未详。)

  ▼鷇/雏

  生哺,鷇。(鸟子须母食之。)生噣,雏。(皆自食。○鶛,音皆。鷇,古侯切。噣,音啄。雏,仕俱切。)

  〔疏〕“生哺,鷇。生噣,雏”。○释曰:辨鸟子之异名也。鸟子生须母哺而食者,名鷇,谓燕雀之属也。《史记》赵武灵王探雀鷇而食之是也。鸟子生而能自啄食者名雏,谓鸡雉之属也。《礼记·内则》云:“雏尾不盈握弗食”是也。

  ▼爰居

  爰居,杂县。(《国语》曰:“海鸟爰居。”汉元帝时琅邪有大鸟如马驹,时人谓之爰居。)

  〔疏〕“爰居,杂县”。○释曰:爰居,海鸟也。大如马驹,一名杂县。汉元帝时琅邪有之。○注“《国语》”至“爰居”。○释曰:云“《国语》曰‘海鸟爰居’”者,案《鲁语》云:“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命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节,政之所成也。故制祭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今海鸟至,巳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言仁且知矣。无功而祀之,非仁也;弗知而弗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皆知辟其灾。’是岁,海多大风,冬暖。”是其事也。

  ▼春鳸

  春鳸,鳻鶞。夏鳸,窃玄。秋玄,窃蓝。冬鳸,窃黄。桑鳸,窃脂。棘鳸,窃丹。行鳸,唶唶。宵鳸,啧啧。(诸鳸皆因其毛色、音声以为名。窃蓝,青色。○鳻,音汾。鶞,敕伦切。唶,音即。啧,音责。)

  〔疏〕“春鳸”至“啧啧”。○释曰:李巡云:“诸鳸别春夏秋冬四时之名。唶唶、啧啧,鸟声貌也。”郭云:“诸鳸皆因其毛色、音声以为名。窃蓝,青色。”案,昭十七年《左传》云:“九鳸为九农正。”以此八鳸并上“鳸,鴳”为九。贾逵注云:“春鳸,分循,相五土之宜,趣民耕种者也;夏鳸,窃玄,趣民耘苗者也;秋鳸,窃蓝,趣民收敛者也;冬鳸,窃黄,趣民盖藏者也;棘鳸,窃丹,为果驱鸟者也;行鳸,唶唶,昼为民驱鸟者也;宵鳸,啧啧,夜为农驱兽者也;桑鳸,窃脂,为蚕驱雀者也;老鳸,鷃鷃,趣民收麦,令不得晏起者也。”舍人、樊光注《尔雅》,其言亦与贾同。其意皆谓以鳸为官,还令依此诸鳸而动作也。然则趣民耕耘及收敛、盖藏其事,可得召民使聚而总号令之。其为果驱鸟、为蚕驱雀、岂得多置官,方使之就果树、入蚕室为民驱之哉?又昼驱鸟,夜驱兽,不可竟日通宵常在田野,溥天之下,何以可周?且其言不经,难可据信也。故郭氏及杜预皆不从也。

  ▼鵖鴔

  鵖鴔,戴鵀。(鵀即头上胜,今亦呼为戴胜。鵖鴔犹𪃃鶝,语声转耳。○鵖,彼及切。鴔,皮及切。鵀,音赁。)

  〔疏〕“鵖鴔,戴鵀”。○释曰:李巡云:“戴胜,一名鵖鴔。”郭云:“鵀即头上胜,今亦呼为戴胜。鵖鴔犹𪃃鶝,语声转耳。”《月令》季春云“戴胜降于桑”。《方言》云:“燕之东北朝鲜洌水之间谓之鶝䲹。自关而东谓之戴鵀,或谓之戴颁,或谓之戴胜。东齐吴扬之间谓之鵀。自关而西谓之鵩鶝,或谓之𪃃鶝。”

  ▼鶭

  鶭,泽虞。(今固泽鸟。似水鸮,苍黑色,常在泽中。见人辄鸣唤不去,有象主守之官,因名云。俗呼为护田鸟。○鶭,孚往切。)

  〔疏〕“鶭,泽虞”。○释曰:泽虞,一名鶭。郭云:“今固泽鸟,似水鸮,苍黑色,常在泽中。见人辄鸣唤不去,有象主守之官,因名云。俗呼为护田鸟。”《说文》云:“固,嫪也。”《声类》云:“固嫪,恋惜也。”以此鸟恋惜池泽,见人不去,因名固泽鸟也。

  ▼鹚

  鹚,鷧。(即鸬鹚也。觜头曲如钩,食鱼。○鹚,音慈。鷧,于计切。)

  〔疏〕“鹚,鷧”。○释曰:别二名也。《字林》云:“似鶂而黑。”郭云:“即鸬鹚也。”

  ▼鹩

  鹩,鹑。其雄鶛,牝痹。(鹑,鹌属。○痹,音脾。)

  〔疏〕“鹩,鹑。其雄鶛,牝痹”。○释曰:李巡曰:“别雄雌异方之言。”鹑,一名鹩,其雄名鶛,其牝名痹。郭云:“鹑,鹌属。”鹌,即上云“鴽,鴾毌”,田鼠所化者。鹑,旧云:“虾蟆所化者也。”

  ▼鸍

  鸍,沈凫。(似鸭而小,长尾,背上有文。今江东亦呼为鸍。音施。)

  〔疏〕“鸍,沈凫”。○释曰:鸍,一名沈凫。郭云:“似鸭而小,长尾,背上有文。今江东亦呼为鸍。”陆机云:“大小如鸭,青色,卑脚,短喙,水鸟之谨愿者也。”《大雅》云:“凫在泾。”

  ▼鴢

  鴢,头鵁。(似凫,脚近尾,略不能行。江东谓之鱼鵁。音髐箭。○鴢,音拗。鵁,许交切。)

  〔疏〕“鴢,头鵁”。○释曰:鴢,一名头鵁。郭云:“似凫,脚近尾,略不能行。江东谓之鱼鵁。音髐箭。”嫌读为鵁青之鵁,故音之。《山海经》云:青要山,“畛水出焉,北注河。其中有鸟名鴢,状如凫,青身朱目赤毛,食之宜子”。是也。

  ▼鵽鸠

  鵽鸠,寇雉。(鵽大如鸽,似雌雉,鼠脚,无后指,岐尾。为鸟憨急,群飞,出北方沙漠地。○鵽,丁刮切。)

  〔疏〕“鵽鸠,寇雉”。○释曰:寇雉,一名鵽鸠。郭云:“鵽大如鸽,似雌雉,鼠脚,无后指,岐尾。为鸟憨急,群飞,出北方沙漠地。”又谓之泆泆。下云“寇雉,泆泆”是也。

  ▼萑

  萑,老鵵。(木兔也。似鸱鸺而小,兔头,有角,毛脚。夜飞,好食鸡。○萑,音丸。)

  〔疏〕“萑,老鵵”。○释曰:老鵵,一名萑。郭云:“木兔也。似鸱鸺而小,兔头,有角,毛脚。夜飞,好食鸡。”

  ▼鶟鹕鸟

  鶟鹕鸟。(似雉,青身,白头。○鶟,音突。鹕,音胡。)

  〔疏〕“鶟鹕鸟”。○释曰:鶟鹕,鸟名也。郭云:“似雉,青身,白头。”

  ▼梦鸟

  狂,梦鸟。(狂鸟,五色,有冠,见《山海经》。)

  〔疏〕“狂,梦鸟”。○释曰:梦鸟,一名狂,五采之鸟也。○注“狂鸟”至“山海经”。○释曰:案《大荒西经》云:栗广之野,“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是也。

  ▼皇

  皇,黄鸟。(俗呼黄离留,亦名搏黍。)

  〔疏〕“皇,黄鸟”。○释曰:舍人曰:“皇,一名黄鸟。”郭云:“俗呼黄离留,一名搏黍。”《诗·周南》云:“黄鸟于飞。”陆机《疏》云:“黄鸟,黄鹂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幽州人谓之黄鸎。一名仓庚,一名商庚,一名鵹黄,一名楚雀。齐人谓之搏黍。常葚熟时来在桑间,故里语曰:‘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不。’亦是应节趋时之鸟也。”自此以下,诸言仓庚、商庚、鵹黄、楚雀、仓庚、鵹黄之文,与此一也。

  ▼翠

  翠,鹬。(似燕,绀色,生郁林。○鹬,音聿。)

  〔疏〕“翠,鹬”。○释曰:李巡曰:“鹬,一名为翠。其羽可以为饰。”樊光云:“青羽,出交州。”郭云:“似燕,绀色,生郁林。”《说文》云:“翠,青羽雀也。”案《汉书》尉他献文帝翠鸟毛,然则鹬羽可以饰器物。故僖二十四年《左氏传》郑子臧“好聚鹬冠”是也。

  ▼鸀

  鸀,山乌。(似乌而小,赤觜,穴乳,出西方。○鸀,音蜀。)

  〔疏〕“鸀,山乌”。○释曰:山乌,一名鸀。郭云:“似乌而小,赤觜,穴乳,出西方。”

  ▼蝙蝠

  蝙蝠,服翼。(齐人呼为蟙䘃,或谓之仙鼠。)

  〔疏〕“蝙蝠,服翼”。○释曰:蝙蝠,一名服翼。郭云:“齐人呼为蟙䘃,或谓之仙鼠。”《方言》云:“蝙蝠,自关而东谓之服翼,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北燕谓之蟙䘃。”

  ▼晨风

  晨风,鹯。(鹞属。《诗》曰:“鴥彼晨风。”○鹯,之然切。)

  〔疏〕“晨风,鹯”。○释曰:舍人曰:“晨风,一名鹯,挚鸟也。”郭云:“鹞属。”陆机云:“鹯似鹞,黄色,燕颔,勾喙,乡风摇翅,乃因风飞急,疾击鸠鸽燕雀食之。”○注“《诗》曰:‘鴥彼晨风。’”○释曰:《诗·秦风·晨风》篇文也。

  ▼鸉

  鸉,白鷢。(似鹰,尾上白。○鷢,巨月切。)

  〔疏〕“鸉,白鷢”。○释曰:鸉,一名白鷢。郭云:“似鹰,尾上白。”

  ▼寇雉

  寇雉,泆泆。(即鵽鸠也。)

  ▼鷏

  鷏,蚊母。(似乌𪇰而大,黄白杂文,鸣如鸽声,今江东呼为蚊母。俗说此鸟常吐蚊,故以名云。○鷏,音田。蚊,音文。)

  〔疏〕“鷏,蚊母”。○释曰:鷏,一名蚊母。郭云:“似乌𪇰而大,黄白杂文,鸣如鸽声,江东呼为蚊母。俗说此鸟常吐蚊,因以名云。”蚊、蚊,音义同。

  ▼鷉

  鷉,须鸁。(鷉,鸊鷉。似凫而小,膏中莹刀。○鷉,音梯。鸁,音螺。)

  〔疏〕“鷉,须鸁”。○释曰:鷉,一名须鸁。郭云:“鷉,鸊鷉。似凫而小,膏中莹刀。”

  ▼鼯鼠

  鼯鼠,夷由。(状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项胁毛紫赤色,背上苍艾色,腹下黄,喙颔杂白。脚短,爪长,尾三尺许。飞且乳,亦谓之飞生。声如人呼,食火烟。能从高赴下,不能从下上高。○鼯,音吾。)

  〔疏〕“鼯鼠,夷由”。○释曰:鼯鼠,一名夷由。郭云:“状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项胁毛紫赤色,背上苍艾色,腹下黄,喙颔杂白。脚短,爪长,尾三尺许。飞且乳,亦谓之飞生。声如人呼,食火烟。能从高赴下,不能从下上高。”

  ▼仓庚

  仓庚,商庚。(即鵹黄也。)

  ▼鴩

  鴩,餔敊。(未详。○鴩,大结反。餔,音步。敊,音豉。)

  ▼鹰

  鹰,鶆鸠。(鶆,当为鷞字之误耳。《左传》作“鹴鸠”是也。)

  〔疏〕“鹰,鶆鸠”。○释曰:樊光曰:“来鸠,爽鸠也。”《春秋》曰:“爽鸠氏司寇。”鹰鸷故为司寇。郭云:“鶆,当为鹴字之误耳。《左传》作‘鹴鸠’是也。”案,昭十七年《左传》郯子曰:“少皞氏以鸟名官。”“爽鸠氏,司寇也。”杜注云:“爽鸠,鹰也。鸷,故为司寇,主盗贼。”是也。

  ▼鹣鹣

  鹣鹣,比翼。(说已在上。)

  〔疏〕“鹣鹣,比翼”。○释曰:鹣鹣,比翼鸟名也。说在《释地》篇。故注云“说已在上”。

  ▼鵹黄

  鵹黄,楚雀。(即仓庚也。○鵹,音离。)

  ▼鴷

  鴷,斫木。(口如锥,长数寸,常斫树食虫,因名云。○鴷,音列。)

  〔疏〕“鴷,斫木”。○释曰:斫木鸟,一名鴷。郭云:“口如锥,长数寸,常斫树食虫,因名云。”

  ▼鸄

  鸄,鶶鷵。(似乌,苍白色。鸄,音激。鶶,音唐。鷵,音徒。)

  〔疏〕“鸄,鶶鷵”。○释曰:鸄,一名鶶鷵。郭云:“似乌,苍白色。”

  ▼鸬

  鸬,诸雉。(未详。或云即今雉。)

  ▼鹭

  鹭,舂鉏。(白鹭也。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今江东人取以为睫樆,名之曰白鹭缞。○鉏,音锄。)

  〔疏〕“鹭,舂鉏”。○释曰:鹭,一名舂鉏。郭云:“白鹭也。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今江东人取以为睫樆,名之曰白鹭缞。”《诗·陈风》云:“值其鹭羽。”陆机《疏》云:“鹭,水鸟也。好而絜白,故谓之白鸟。齐鲁之间谓之舂鉏。辽东乐浪吴杨人皆谓之白鹭。青脚,高尺七八寸,尾如鹰尾,喙长三寸,头上有长毛十数枚,长尺馀,毵毵然与众毛异。好欲取鱼,时则弭之。今吴人亦养焉。楚威王时,有朱鹭合遝飞翔而来舞,则复有赤者,旧鼓吹《朱鹭曲》是也。然则鸟名白鹭,赤者少耳。

  ▼鹞雉

  鹞雉。(青质,五采。○鹞,音遥。)鷮雉。(即鷮鸡也,长尾,走且鸣。○鷮,音骄。)鳪雉。(黄色,鸣自呼。○鳪,音卜。)鷩雉。(似山鸡而小,冠。背毛黄,腹下赤,项绿色鲜明。)秩秩,海雉。(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鸐,山雉。(尾长者。○鸐,音狄。)雗雉,鵫雉。(今白鵫也,江东呼白雗,亦名白雉。○雗,音汗。鵫,丁罩切。)雉绝有力,奋。(最健斗。)伊洛而南,素质、五采皆备成章曰翚。(翚亦雉属,言其毛色光鲜。○翚,音晖。)江淮而南,青质、五采皆备成章曰鹞。(即鹞雉也。)南方曰𬸍,东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说四方雉之名。○𬸍,音俦。鶅,音缁。鵗,音希。鷷,音尊。)

  〔疏〕“鹞雉”至“西方曰鷷”。○释曰:别诸雉之名也。“雉”者,郭云“青质五采”,即下文“江淮而南”者是也。云“鷮雉”者,郭云:“即鷮鸡也。长尾,走且鸣。”《说文》云:“鷮,长尾雉,走鸣。乘轝以尾为防釳著马头上。” 《诗·小雅》云:“有集维鷮。”陆机《疏》云:“鷮,微小于翟也。走而且鸣曰‘鷮鷮’。其尾长,肉甚美。故林木山下人语曰:‘四足之美有麃,两足之美有鷮。’麃者,似鹿而小。”是也。《山海经》女几山“ 其鸟多白鷮”。云“鳪雉”者,雉之黄色,鸣自呼者名鳪。云“鷩雉”者,案《山海经》牝山之上“鸟多赤鷩”。郭注云:“即鷩雉也。”《尚书》谓之“华虫”。《周礼·春官·司服》职云“鷩冕”,七章之服也,画此鷩雉。郭云:“似山鸡而小,冠、背毛黄,腹下赤,项绿色鲜明。”云“秩秩,海雉”者,海雉,一名秩秩。郭云:“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云:“鸐,山雉”者,山雉,一名鸐。郭云:“尾长者。”今俗呼山鸡是也。云“雗雉,鵫雉”者,别二名也。郭云:“今白鵫也,江东呼白雗,亦名白雉。”云“雉绝有力,奋”者,谓雉之壮大有力能斗者名奋。郭云:“最健斗。”云“伊洛而南,素质、五采皆备成章曰翚”者,李巡曰:“素质,五采备具,文章鲜明曰翚。”孙炎曰:“翚雉,白质,五色为文也。”郭云:“翚亦雉属,言其毛色光鲜,王后之服以为饰。”案《周礼·内司服》云:“王后之六服,袆衣。”郑注云:“王后之服,刻缯为之形而采画之,缀于衣以为文章。袆衣,画翚者。”是也。云“江淮而南,青质、五采皆备成章曰鹞”者,有雉,青质,五采备具而成文章,名曰鹞雉。郭云:“即鹞雉也,亦王后之服以为饰。”《周礼》云“揄狄”。郑注云“揄狄,画摇者”是也。摇与鹞音义同。云“南方曰𬸍,东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者,郭云:“说四方雉之名。”《左传》曰:“五雉为五工正。”杜预取此四方之雉,并上“翚雉”以为五也。必取翚雉者,伊洛,土之中区,故与四方之雉为五也。樊光、贾逵以此五雉分属五土,无所冯据,不可采用。故略而不言。

  ▼鸟鼠同穴

  鸟鼠同穴,其鸟为鵌,其鼠为鼵。(鼵如人家鼠而短尾,鵌似鵽而小,黄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内,鸟在外。今在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中。孔氏《尚书传》云:“共为雄雌。”张氏《地理记》云:“不为牝牡。”○鵌,音徒。鼵,音突。)

  〔疏〕“鸟鼠同穴,其鸟为鵌,其鼠为鼵”。○释曰:《尚书·禹贡》云:“导渭自鸟鼠同穴。”不言鸟兽之名,故此释之也。李巡云:“鵌、鼵,鸟鼠之名。共处一穴,天性然也。”郭云:“鼵如人家鼠而短尾,鵌似鵽而小,黄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内,鸟在外。今在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中。孔氏《尚书传》云:‘共为雄雌。’张氏《地理记》云:‘不为牝牡。’”郭氏并载此言,未知谁得其实也。

  ▼鹳鷒

  鹳鷒,鶝鶔。如鹊,短尾,射之,衔矢射人。(或说曰:鹳鷒、鶝鶔,一名媠羿。○鹳,音欢。鷒,音团。鶝,音福。鶔,音柔。射,食亦切。)

  〔疏〕“鹳鷒,鶝鶔。如鹊,短尾,射之,衔矢射人”。○释曰:鹳鷒,一名鶝鶔。郭云:“或曰:鹳鷒、鶝鶔,一名 媠羿。”案,字书云:“媠,古以为懈惰字。羿,古之善射者。”此言鸟捷劲,虽羿之善射,亦懈惰不敢射也,故以名云。郭《图赞》云:“鹳鷒之鸟,一名媠羿。应弦衔镝,矢不著地。逄蒙缩手,养由不睨。”

  ▼鹊鵙丑

  鹊鵙丑,其飞也翪。(竦翅上下。○翪,音宗。)

  〔疏〕“鹊鵙丑,其飞也翪”。○释曰:鵙,伯劳也。翪,竦也。丑,类也。鹊鵙之类,不能翱翔远飞,但竦翅上下而已。

  ▼鸢乌丑

  鸢乌丑,其飞也翔。(布翅翱翔。○鸢,音玄。)

  〔疏〕“鸢乌丑,其飞也翔”。○释曰:鸢,鸱也。鸱鸟之类,其飞也布翅翱翔。

  ▼鹰隼丑

  鹰隼丑,其飞也翚。(鼓翅翚翚然疾。)

  〔疏〕“鹰隼丑,其飞也翚”。○释曰:舍人曰:“谓隼鹞之属也。”翚翚,其飞疾羽声也。郭云:“鼓翅翚翚然疾。”是急疾之鸟也。《说文》云:“隼,鸷鸟也。”陆机云:“隼,鹞属也。齐人谓之击征,或谓之题肩,或谓之雀鹰,春化为布谷者是也。”

  ▼凫雁丑

  凫雁丑,其足蹼,(脚指间有幕蹼属相著。○蹼,音卜。)其踵企。(飞即伸其脚跟企直。)

  〔疏〕“凫雁丑,其足蹼,其踵企”。○释曰:凫,水鸟也。雁,阳鸟也。蹼,犹蹼属相著之谓也。踵,脚跟也。凫雁之类,脚指间有幕蹼属相著,飞则伸其脚跟企直也。

  ▼乌鹊丑

  乌鹊丑,其掌缩。(飞缩脚腹下。)

  〔疏〕“乌鹊丑,其掌缩”。○释曰:掌,足也。乌鹊之类,飞时缩足于其腹下。

  ▼亢

  亢,鸟咙。(咙谓喉咙。亢即咽。)其长,嗉。(嗉者,受食之处,别名嗉。今江东呼长。○亢,户郎切。嗉,音素。)

  〔疏〕“亢,鸟咙。其,长嗉”。○释曰:别鸟咽嗉之名也。亢者,鸟喉咙也。其受长处名嗉。郭云:“咙谓喉咙。亢即咽也。嗉者,受食之处,别名嗉。今江东呼长。”

  ▼鹑子

  鹑子,鳼。鴽子,鸋。(别鹌鹑雏之名。○鳼,音文。)

  〔疏〕“鹑子,鳼。鴽子,鸋”。○释曰:别鹌鹑雏之名也。鹑之子雏名鳼,鴽之子雏名鸋。

  ▼鹨

  雉之暮子为鹨。(晚生者,今呼少鸡为鹨。○鹨,力救切。)

  〔疏〕“雉之暮子为鹨”。○释曰:鹨是雉晚生之子名也。郭云:“晚生者,今呼少鸡为鹨。”

  ▼雌雄

  鸟之雌雄不可别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

  〔疏〕“鸟之雌”至“右雌”。○释曰:郑《诗笺》云:“阴阳相下之义也。”

  ▼鹠鷅

  鸟少美长丑为鹠鷅。(鹠鷅犹留离。《诗》所谓“留离之子”。○长,丁丈切。鹠,音留。鷅,音栗。)

  〔疏〕“鸟少”至“鹠鷅”。○释曰:鸟之少为子而美,长食母而丑,其名为鹠鷅,犹留离。《诗》所谓“留离之子”者,案《诗·邶风》云:“琐兮尾兮,流离之子。”陆机《疏》云:“流离,枭也。自关而西谓枭为流离。其子适长大,还食其母,故张奂云‘鹠鷅食母’,许慎云‘枭,不孝鸟’是也。”流与鹠同。

  ▼禽兽

  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

  〔疏〕“二足”至“谓之兽”。○释曰:别禽兽之异也。凡语有通别。别而言之,羽则曰禽,毛则曰兽。所以然者,禽者,擒也。言鸟力小,可擒捉而取之。兽者,守也。言其力多,不易可擒,先须围守,然后乃获,故曰兽也。通而为说,鸟不可曰兽,兽亦可曰禽。故《曲礼》“鹦鹉不曰兽,而惺惺通曰禽也”。《易》云:“王用三驱,失前禽。”则驱走者亦曰禽也。又《周礼·司马》职云:“大兽公之,小禽私之。”以此而言,则禽未必皆鸟也。又郑玄注《周礼》云:“凡鸟兽未孕曰禽。”《周礼》又云:“以禽作六贽:卿羔;大夫雁。”《白虎通》云:“禽者,鸟兽之总名,以其小兽可擒,故得通名禽也。”

  ▼鵙

  鵙,伯劳也。(似鶷𪆰而大,《左传》曰“伯赵氏”。○鵙,工役切。)

  〔疏〕“鵙,伯劳也”。○释曰:李巡云:“伯劳,一名鵙。”樊光曰:“《春秋传》曰:少皞氏以鸟名官。”“伯赵氏司至。”伯赵,鵙也。以夏至来,冬至去。郭云:“似鶷𪆰而大。”陈思王《恶鸟论》云:“伯劳以五月鸣,应阴气之动。阳气为仁养,阴为杀残贼,伯劳盖贼害之鸟也。”其声鵙鵙,故以其音名云。《月令》仲夏之月“鵙始鸣”是也。○注“似鶷”至“赵氏”。○ 释曰:云“似鶷鹖而大”者,《字林》云:“鶷鹖似伯劳而小故也。”云“《左传》‘伯赵氏’”者,案昭十七年云:“伯赵氏,司至者也。”杜注云:“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是也。

  ▼仓庚

  仓庚,黧黄也。(其色黧黑而黄,因以名云,○黧,力知切。)

  〔疏〕“仓庚,黧黄也”。○释曰:即上“黄鸟”也。郭云:“其色黧黑而黄,因以名云。”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