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纪昀 > 庚辰集 | 上页 下页 |
反舌无声 |
|
※孙人龙 《礼·月令》:“仲夏之月,反舌无声。”郑玄注:“反舌,百舌鸟。”孔颖达疏云:“百舌鸟者,蔡云‘虫,鸣蛙也。今谓之虾蟆。其舌本前着口侧,而末向内,故谓之反舌’。《通卦验》曰:‘博劳鸣,虾蟆无声。’又,縻信云:‘昔于长安中,与书生数十,共往城北水中取虾蟆,屠割视之,其舌反向后。’如此,郑君得毋不通乎?蛟夙问曰:‘诚如纬与子言为虾蟆,五月中始得水,适当聒人耳,何反无声?’是以知虾蟆非反舌。反舌鸟,春始鸣,至五月稍止,其声数转,故名反舌。时候言之,今人识之,故不从纬与俗儒也。” 五月阴初长,微禽守口严。 音虽兼百鸟,语已慎三缄。 岂省金人戒?偏同石阙衔。 任从蝉嘒嘒,不效燕諵諵。 芳树依朱槿,深丛静绿杉。 是谁扪尔舌,宛若立之监。 弱羽能知候,清时久去谗。 虾蟆休误注,縻信语应芟。 “音虽”四句,极警策;“任从”四句,带补时令亦细。 “三缄”“金人”是一事,缘相承而下,作申明上文之语,故不碍格。 阴初长〓《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反舌,百舌鸟也。能辨变其舌,反易其声,以效百鸟之鸣,故谓百舌。无声者,五月阳气极于上,微阴起于下,百舌无阴,故无声也。” 微禽〓沈约《反舌赋》:“有反舌之微禽。” 守口〓《晁氏客话》:“富郑公年八十,书座屏云:‘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三缄〓《家语·观周》篇:“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 石阙衔〓郭茂倩《乐府诗集·读曲歌第二十九首》:“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按:《子夜》《读曲》诸歌,多以假借生意,盖石阙即“碑”,“碑”又同“悲”也。其源出汉诗《藁砧今何在》一首。 嘒嘒〓《诗·小雅·小弁》篇:“鸣蜩嘒嘒。”毛苌《传》:“蜩,蝉也。嘒嘒,声也。” 諵諵〓光威裒三人《联句》诗:“佯惊孤燕语諵諵。” 朱槿〓《礼·月令》:“仲夏之月,木堇荣。”郑玄注:“木堇,王蒸也。”孔颖达疏:“《释草》云:‘椵木槿、榇木槿。’郭氏云:‘别二名,可食,或呼为日及,亦曰王蒸。其花朝生暮落。’”嵇含《南方草木状》:“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止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仲冬即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条,长于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朝开暮落。插枝即活,出高凉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绿杉〓司空图《诗品·沉著第四》:“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扪 舌〓《诗·大雅·抑》篇:“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毛苌《传》:“扪,持也。”孔颖达疏:“《字书》以‘扪’为‘摸’,摸索其舌,是手持之也。” 立 监〓《诗·小雅·宾筵》篇:“既立之监,或佐之史。”毛苌《传》:“立酒之监,佐酒之史。”孔颖达疏:“燕礼乡射,并立司正乡射。注云:解倦失礼者,立司正以监之,察仪法也。即引诗云‘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则礼法自当立监。此刺者,彼则监其失礼,此乃督之使醉,名同而实异,以其俱是监察,故郑于乡射引此耳。” 弱羽〓鲍照《野鹅赋》:“升弱羽于丹庭。” 去谗〓《逸周书·时训解第五十二》:“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阴息。䴗不始鸣,令奸壅逼。反舌有声,佞人在侧。”杜甫《百舌》诗:“过时如发口,君恻有谗人。”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