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纪昀 > 庚辰集 | 上页 下页 |
清济贯浊河 |
|
※金甡 按:唐李君房有《清济贯浊河赋》。 导沇方为济,东行暂入河。 独凭清驶力,旁贯浊流过。 伏见常难测,纵横信足多。 龙门输劲疾,王屋想嵯峨。 不遣泾侵渭,宁同江出沱。 奔星看绝汉,潜织拟飞梭。 经纬聊相间,朝宗远自他。 北条尊二渎,强弱竟如何? 前八句实写济贯河,后八句唱叹,以尽其意。 原评曰:“不遣”句,清浊意醒;“宁同”句,反衬“贯”字,属对亦活。 又曰:意有主客,而理难褒贬。结最有含蓄。 导沇〓《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孔安国《传》:“泉源为沇,流去为济。在温西北平地,济水入河,并流十数里,而南截河。又并流数里,溢为荥泽,在敖仓东南。”孔颖达疏:“济水既入于河,与河相乱,而知截河过者,以河浊济清,南出还清,故可知也。” 清驶〓韩愈《南溪始泛诗·第二首》:“南溪亦清驶。” 浊流〓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物理论》曰:‘河色黄者,众川之流盖浊之也。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禁民勿复引河。’”是黄河兼浊河之名矣。 伏见〓《新唐书·奸臣列传》:“帝东封泰山,以敬宗领使。次濮阳,帝曰:‘《书》称浮于济、漯,今济与漯断不相属,何故而然?’对曰:‘夏禹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今自漯至温而入河,水自此洑地,过河而南出为荥,又洑而至曹濮,散出于地,合而东。汶水自南入之,所谓泆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会于汶是也。古者五行皆有官,水官不失职,则能辨味与色;潜而出,合而更分,皆能识之。’”董衝《唐书释音》:“洑,房六切,洄流。”按,《广韵》:“洑,回流。”《集韵》:“洑,伏流也。”此应是“伏流”意,《释音》误。 龙门〓《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穆天子传》曰:‘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谓黄河之巨阨,兼孟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探悸魂。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于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陕西通志·山川》:“韩城县龙门山,在县东北八十里。” 王屋〓《淮南子·地形训》:“济出王屋。”高诱注:“王屋山,在河东垣县东北。”《河南通志·山川》:“王屋山,在济源县西八十里。” 泾侵渭〓《诗·邶风·谷风》篇:“泾以渭浊。”毛苌《传》:“泾渭相入,而清浊异。” 江出沱〓《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奔星〓《尔雅·释天》:“奔星为彴约。”郭璞注:“流星。” 绝汉〓《史记·天官书》:“后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司马贞《索隐》:“绝,度也。”张守节《正义》:“汉,天河也。直度曰绝。” 潜织〓见一卷《鲛人潜织》诗。 经纬〓《考工记》:“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贾公彦疏:“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 朝宗〓《诗·小雅·沔水》篇:“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郑玄笺:“水流而入海,小就大也。喻诸侯朝天子亦犹是也。诸侯,春见天子曰朝,夏见曰宗。” 远自他〓详后《凿壁偷光》诗。 北条〓《书·禹贡》,孔颖达疏:“从此导岍至敷浅源,旧说以为三条。《地理志》云:‘《禹贡》: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南条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是旧有三条之说也。故马融、王肃,皆为三条:导岍北条,西倾中条,嶓冢南条。郑玄以为四列:导岍为阴列,西倾为次阴列,嶓冢为次阳列,岷山为正阳列。郑玄创为此说,孔亦当为三条也。” 二渎〓《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邢昺疏:“案《白虎通》云:渎者何?谓浊。中国垢浊,发源东注海,其功著大,称渎也。”刘熙《释名·释水》:“渎,独也。各独出其所而入海也。”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