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纪昀 > 庚辰集 | 上页 下页
细葛含风软


  ※阮芝生

  杜甫《端午日赐衣》诗:“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赐衣传令节,细葛启琼函。
  羲御方行比,薰风正自南。
  柔丝千缕薄,爽气一身含。
  服美期无斁,芳敷忆始覃。
  乍披轻似叶,不畏暑如惔。
  著体何嫌腻?迎凉信亦堪。
  授时逢夏五,却热想秋三。
  欲献宵衣颂,当叨圣泽涵。

  逐细刻画,不见窄韵束缚之迹。“芳敷”句押韵甚工,对法亦活变。

  琼函〓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琼函玉检。”

  行比〓《书·洪范》:“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孔颖达疏:“日月之行,四时皆有常法,变冬夏为南北之极,故举以言之。张衡、蔡邕、王蕃等说‘浑天仪’者皆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体圆如弹丸,北高南下,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三十六度。北极去南极直径一百二十二度弱,其依天体隆曲。南极去北极一百八十二度强,正当天之中央。南北二极中等之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春分日行赤道,从此渐北。夏至赤道之北二十四度,去北极六十七度,去南极一百一十五度,日行黑道。从夏至日以后,日渐南。至秋分,还行赤道,与春分同。冬至行赤道之南二十四度,去南极六十七度,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其日之行处谓之黄道。”

  自南〓计敏夫《唐诗纪事》:“文宗夏日与诸学士联句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五学士属和,帝独讽公权两句,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壁上。”

  无斁〓《诗·周南·葛覃》篇:“为絺为绤,服之无斁。”毛苌《传》:“斁,厌也。”郑玄笺:“服整也。女在父母之家,未知将所适,故习之以絺绤烦辱之事,乃能整治之无厌倦。是其性贞专。”严粲《诗辑》:“缉绩以为絺绤而服之,无有厌斁之心。躬亲其事,知女工勤劳,故服之。无厌心也。”按:严、郑二说不同,此从严说。

  始覃〓《诗·周南·葛覃》篇:“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毛苌《传》:“覃,延也。”

  如惔〓《诗·小雅·云汉》篇:“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毛苌《传》:“惔,燎之也。”又《诗·小雅·节南山》篇:“我心如惔。”陆德明《经典释文》:“惔,徒蓝反,又音炎。韩《诗》作‘炎’字,《书》作‘焱’。”《说文》:“作‘□’字,才廉反,小熟也。”

  夏五〓《春秋·桓公十有四年夏五》杜预注:“不书月阙文。”

  秋三〓王逵《蠡海集》:“或问曰:‘三春九夏之说。’又曰:‘三冬九秋者何?’答曰:‘《易》,于东北为阳,南西为阴。故有三冬三春九秋九夏。三为阳始,九为阳终。始为阳中之阳,终为阳中之阴。故也仍有三秋之说者。春为阳始,秋为阴始,所以始皆称阳数。至于冬则不称九,夏则不称三也。’”按:此说似辨而不确。盖每季三月而九旬,以月计之则曰三,以旬计之则曰九。前人偶尔标名,后人遂成惯语。犹之四时皆有风,而有春风秋风之说。后无东风、夏风之月。四时皆有云,而有春云、夏云、秋云之号,从无冬云之称。皆由沿用使然,不必定有意义也。

  宵衣〓《唐书·李德裕传》:“德裕《上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晚也。’”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