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纪昀 > 纪晓岚文集 | 上页 下页 |
《六书分类》序 |
|
《周礼》六书皆古文也,许叔重援以说小篆,义相通尔。然叔重所载古籀,才百分之一二;其偏旁点画,乃不尽可以六书推。盖汉时所存亦仅矣。唐以来,嗜古之士,搜剔金石,掇拾残剩,字始渐多,其书亦不概见。所可见者,郭忠恕《汗简》所引八十一种而已。顾忠恕以古文偏旁区为部分,端绪颇不易寻。夏竦取忠恕所辑,仿徐锴《说文韵谱》作《古文四声韵》,以韵分字,以隶领篆,较为易检。故后来撰录,体例相沿。其歧而别出者,宋戴侗《六书故》强分门目,多不精核。元杨桓《六书统》变例横生,纷纭轇轕。明魏校《六书精蕴》,杜撰支离,自我作古,益不可为训。 汝宁傅帚庵先生,病诸家撰著之芜杂,乃排纂古篆,用夏氏之例,领以隶书,即以隶书偏旁分部,俾丝牵绳贯,若网在纲。其门目一宗御定《康熙字典》,遵圣代同文之制也。其字博采诸书,各注所出,示有征也;间附考注,别疑似也;晚出别体,存而不删,取其备也。传写异同,因而不改,阙所疑也。盖积平生之力,历久而后成编。先生殁,子孙珍惜,不轻以示人。今岁先生之曾孙韩城大令清渠,谋付剞劂,以公于世。会以报最至京师,介孙编修渊如求序于余。 余谓是书有二善焉。夫古文改小篆,小篆改隶书,虽辗转相因,实各为一体:譬诸父子祖孙,一脉递承,而形貌有似有不似,不能强之使同也。戴氏明说作篆书,正古籀,小篆混淆不分,安在其能正也?是书小篆、古篆各分注,不戾于古矣。张有作《复古编》,援据《说文》订正小篆,不以改隶书也。周伯琦作《六书证讹》,已稍穿凿,亦未以古籀改小篆也。黄氏谏作从古正文,皆以小篆改隶书。魏校变本加厉,更以古籀改小篆,奇形异态,至不可识。是岂可使百官治、万民察耶?是书兼列诸体,惟人所择,可行于今矣。然则先生所纂,虽多述旧文,而体例谨严,具有条理。学者从此沿流以得源,因同而考异,匪惟篆刻之模范,抑亦小学之门径矣。较诸谐俗而陋,不谐俗而务行怪者,相去岂止径庭哉! 先生讳世尧,字宾石。康熙己未,尝以博学鸿词荐,后以选贡官延津教谕迁四川资县知县。乞养归,闭门著述,卓然成一家言。是书其一也,亦足以见一斑矣。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