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刘禹锡 > 刘梦得文集 | 上页 下页 |
卷二十九 碑 |
|
▼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 薛在三代为侯国,分于邹、鲁间,传世三十有一,为齐所并。其公子奔楚,锡土田于沛。汉末避仇之成都。曹魏平蜀,徙家汾阴,遂为河东临晋人。自奚仲为夏车服大夫,距今数千年,乘轩服冕,舄弈冠世,言氏族者,署为关内甲姓。天意若曰:“始有功于车服,锡尔子孙,世世有之。” 公讳謇,字某。曾祖宝胤,以名家子且有学行,历尚书郎雍州司马、邠州刺史。王父绘,有俊材,刺三郡金、密、绵,皆以治闻,累绩至银青光禄大夫,封龙门侯。烈考丞矩,以文母害,仕至大理丞。公幼承前人之覆露,补崇文生。岁满得调,主簿书于毫之谯、苦二邑,又尉于东畿之河清。贞元中,上方与丞相调兵食,思得通吏治而习边事者,计相以公为对,乃授监察御史里行,充京兆水运使。局居雁门,主榖籴,具舟楫。慕勇壮且便弓矢者为“榜夫”千有余人,隶尺籍伍符,制如舟师,诏以中贵人护之,声震塞上。每发粟泝河北行,涉戎落,以馈缘边诸军及乘障者,虽河塞回远,必克期如合符,一岁中省费万计。累加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有司条白其劳,入拜殿内史。 未几,淮海节将以戎倅缺闻,事下丞相御史择可者,佥曰:“公政事已试。”遂授检校户部外郎兼侍御史淮南军司马。寻转驾部郎中,锡以金紫。遇府迁,申命真相赵国公帯中书侍郎代之,公主行台留务。赵公文茵及境,视置邮供帐;及郊,视将迎部伍;下车,视帘帏器备。乃曰:“信奇才也,此不足以展骥。”朝廷知之,擢为泗滨守。既报政,就加御史中丞,俄迁福建都团练观察使。闽有负海之饶,其民悍而俗鬼,居洞砦、家桴筏者,与华言不通。公兼戎索以治之,五州民咸悦。 元和十年某月某日,薨于位,享年六十七,赠右散骑常侍。夫人赵郡李氏,无儿,早世。继夫人陇西李氏,检校礼部尚书河东节度使说之女,子凝为嗣。季子茂弘,以诸侯礼议返葬故里蛾眉原,从周也。后二十有三年,元曰开成,凝为平卢从事,谨按甲令,砻碑石来乞词,以垂于悠久。初公治粟于朔陲,愚方冠惠文冠,察行马外事,聆风相厚,谓可妻也,以元女归之。明年,愚入尚书为郎,职隶计司,因计相召公来会府,行有日矣,遇内禅惟新,愚以缘坐左贬,间关外役,竟不克面。然而公之德善,灌注心耳。孝悌为根柢,诚明枝叶之;直方为天质,礼让缘饰之。所至蔼然,繇此道也。公初下世,故人丞相李太师志其墓,其略曰:“弘深庄重,干敏绝人。”此与游者传信之词也,岂诬也哉?故作《铭》曰: 河汾奫沦,鼎气敲云。散为昌光,凝为贤人。 常侍之生,其宗孔硕。从祖昆弟,诜诜三百。 文馆入仕,幽龙未光。尺木为阶,啾然欲翔。 司会知材,绩宣朔方。边师万喉,俟我赢粮。 泝于黄河,路出戎疆。慕乃勇士,皁衣挽航。 膺索臂弧,穹庐在旁。虏闻公名,惮不敢攘。 安北已南,列城相望。率有储峙,皆成金汤。 入居殿中,分巡辇下。淮海军大,往为司马。 军中之治,可移诸民。乃牧于泗,乃廉于闽。 闽悍而嚣,夷风脆急。恩信绥之,委然如蛰。 闽方不淑,天夺其福。公薨于寝,玄赪以复。 天王废朝,赠之金貂。莓莓晋原,郁矣中条。 大墓旧阡,松楸萧萧。笳鼓以归,德音孔昭。 ▼许州文宣王新庙碑 岁在丙辰,元日开成,许州牧尚书杜公作文宣王庙暨学舍于兑隅,革故而鼎新也。前年,公受社与钺,且董淮阳、汝南之师。八月上丁,释菜于宣父之室。陋宇荒阶,不足回旋,已事而叹,乃询黄发。有乡先生前致辞曰:“自盗起幽陵,许为兵冲,连战交抨,率无宁岁。耳悦钲鼓,不闻弦歌,目不知书,不害为智。尔来生聚教养,起居祖习,壹岀于军容。今幸天子怜许民,为择贤侯,此人人思治之时也。”公曰:“诺,吾当先后之。”于是元年修戎律以通众志,次年成郡政以蠲民瘼,季年崇教本以厚民风。 我言既从,乃卜新宫。翼水之濒,城池在东。登登其杵,坎坎其斧。绳之墨之,凿柄枝梧。载塈载途,黟乌陵虚。寝庙弘敞,斋宫严閟。轩墀厢庑,俨雅清洁。门庭墙仞,望之生敬。外饰觚棱,中设黼幄。向明当宁,用王礼也。尧头禹身,华冠象佩之容,取之自邹鲁;及门睹奥,偶形画像之仪,取之自太学。尊彝笾豆,青黄规矩之器,秉《周礼》也;牺牲贽币,荐献升降之节,遵国章也。藏经于童檐,敛器于虔椟。讲筵有位,鼓箧有室。授经有博士,督课有助教,指踪有役夫,洒扫有庙干。公又割隙地为广圃,莳其柔蔬,而常菹旨蓄之御备;舍己俸为子钱,搉其孳赢盐酪釭膏之用给。济济莘莘,化行风驱。家慕恭俭,户知敬让。父诲其子,兄规其弟,不游学堂,与挞市同。繇是縻勇爵戴鹖冠者,往往弭雄姿而观习礼。矜甲胄者知根于忠信,服缦胡者不敢侮逢掖。教化之移人也,如置邮焉。 冬十一月,许人以新儒宫成来告,且乞词,欲行乎远也。公名悰,字永裕,故丞相岐国公之孙。岐公弼谐三帝,硕学冠天下,尝著书二百余篇,言礼乐刑政,古今损益,统名曰《通典》,藏在石室,副行人间。今孝孙聿修之,刑乎事业,播于声诗,懿哉能世其家也。禹锡昔年忝岐公门下生,四参公府。近年牧汝州,道许昌,躬阅其政,故不得让,遂铭于丽牲之碑。铭曰: 许分韩魏,四征之地。兵兴已还,其斗㘖㘖。 亦有儒宫,轧于兵间。贤侯戾止,思乐泮水。 俾人向学,王化之始。便地爰相,新规郁起。 庙貌斯严,堂皇有炜。秩秩礼物,祁祁胄子。 入于门墙,如造阙里。春诵夏弦,载扬淑声。 风于闾阎,浃于郊垧。途让斑白,家尊父兄。 与化而迁,其犹性成。昔之委巷,相诟交侮。 今逢亲戚,不道媟语。昔之连营,夸力使酒。 今遇宾客,敛容拱手。鲁有泮林,鸟革其音。 许崇学斆,民悦其教。镌于圭石,以志新庙。 ▼唐故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清河县开国男赠太师崔公神道碑 太师名倕,字某,清河东武城人。太公望既封于营丘,子伋嗣侯。伋之孙曰穆伯,食邑于崔,遂以为氏。后十四世,至秦末东莱侯意如,东莱之子伯基,始居清河。又十五叶生琰,为魏名臣。又九叶生休,仕后魏为七兵尚书。七兵之弟曰寅,为乐安太守。公即乐安八代孙。始以门子补郑州参军,力行好学,于子道以孝闻,处伯仲间以友闻,读易至编绝,以精义闻。至德中,戎羯猾夏,王师岀征。公少有奇志,思因时以自奋,乃作伐鲸鲵赋上献。既闻耳矣,果器之。会第五丞相以善言利得幸,尽付利权,始有盐铁使之目。慎选僚属,表公为介,转临晋县丞。处繁应卒,铓刃不顿。府罢,再迁至太子司议郎。韩晋公时为户部侍郞,掌邦赋,急于用材,荐公监察御史,主河东租庸之务。寻转侍御史,充京东平籴使。 建中初,德宗始亲万机,储精治本,有汉宣与我共治之叹。谓大臣求可当良二千石者,遂以公帯本官权知袁州刺史。期月有成,诏书显扬,就加真秩,益以金紫。 居无何,韩晋公为丞相,制国用,思公前绩,乃传召之。抵京师,授检校户部郎中兼侍御史。斡池盐于蒲,修牢盆,谨衡石,煎和既精,饴散乃盈。商通而荐至,吏惧而循法,民不絓网,而国用益饶。岁杪,会其所入,赢羡什百。诏下褒其能,转吏部正郎兼御史中丞,且加五等之爵。方倚以重任,天富其材,而不遐其福,享龄六十有五,贞元七年某月某日,遘疾终于治所。上闻悼之,因降愍册,赠郑州刺史,赉钱三百万,以备饰终之礼。明年某月某日,返葬于成周之偃师,从世墓也。累赠至太师。 夫人陇西李氏,汾州司仓参军咸一之女。生才子六人:长曰邠,及公卒时,已为左拾遗,后至太常;次曰酆,至太府卿;次曰郾,至外台尚书;次曰郇,今为廷尉;次曰鄯,至执金吾;季曰郸,今为太常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惟夫人姑臧冠族,以蘋蘩组紃,辅佐君子,为令妻积三十余年,以慈俭忠厚训诫诸子,为贤母二十有三年。当永贞初,顺宗践祚,泽流自叶。长子邠,时为词臣,草册书,以文当进阶,遂上疏乞移荣于亲,优诏允之,特封清河郡太君。士林耸慕,皆自痛其不及。邠为太常,酆为大农,咸白发贵绶,以奉膳羞。诸季各以簪裾给事左右,愉愉然先意无违,言世荣者举无与比。以子贵,累封赠至凉国太夫人。元和八年三月十六日,捐馆舍,寿七十有九。是岁十月某日合祔。 惟太常及尚书暨今相国,皆自中书舍人为礼部侍郎,凡五贡贤能书,得士百四十有八人,言兄弟者许为人瑞。崔氏之门六人皆入文昌宫,其间三人历八侍郎。统而论之,三大卿,两连率,二翰林学士,一执金吾,言冠冕者许为世雄。与姑臧李、范阳卢,世为昏媾,入于姻党,无第二流,言门阀者许为时表。太常二子,亦以才能同入尚书,璜为吏部郎,瓘为司勋郎。其他支孙未登金闺籍者,诜诜然鱼贯而进,文业甚似,而孝谨不衰。猗欤!君子之泽,其所从来远而有光乎!开成已未岁七月甲辰,相君受诏于明庭,始操国柄。仲月,奉常有于家,礼成起慕,悄然永怀曰:“古者卿大夫庙有鼎,墓有碑,皆铭之以纪先德也。今备位宰相,敢不杨前人之耿光?”乃俾家老条白事功,咨于学古者征其词,尚信也。又命宗祝卜柔日告于庙,尽诚也。仪其备而敬有余,斯所谓达礼之君子。遂刊勒如式,揭于道周。铭曰: 弈弈四姓,崔为之冠。瞻其门墙,倬若云汉。 善积家肥,子孙多材。如彼榱栋,必生徂徕。 太公之后,弥二千祀。炯如贯珠,焯见图史。 显允太师,丕承德基。构于其堂,亦既塈茨。 生逢艰虞,戎夏交师。献赋伐叛,忠存乎词。 兵兴事丛,飞挽四驰。历践剧职,视屯如夷。 乃主平籴,乃分竹使。治粟为邦,其道一致。 蒲寔近地,盐为利泓。使车来思,刬弊立程。 吏廉商通,岁倍其赢。奏课连最,德音褒明。 就加执法,好爵兼荣。天赋之才,不与寿并。 生树德本,殁扬淑声。上闻轸怀,侑乐为停。 赠禭之礼,侔于公卿。万石贻训,根于季友。 太丘种德,乃稔身后。家有令子,妻为寿母。 二十余年,人伦之首。六子来侍,如龙如虎。 众妇来馈,维筐及筥。佩玉鸣环,交响庭户。 申申秩秩,欢不踰矩。昔为甲族,今为兴门。 天爵人爵,蔚然两存。先德荫之,黕如重云。 孕和合粹,濯润本拫。景毫之原,图书之川。 阳陵帝坛,旁礴回环。世安其神,世嗣其贤。 聆德风者,拜于碑前。 ▼唐故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赠左散骑常侍王公神道碑 常侍讳质,字华卿。始得姓自周灵王太子晋宾天而仙,时人曰“王子”,因去“姬”为王氏。自秦汉以还,世多显名。由今而上十有一代名杰,仕元魏为并州刺史,子孙因家,遂为太原祁人。并州六代孙名通,字仲淹。在隋朝诸儒,唯通能明王道,隐居白牛溪,游其门皆天下俊杰,著书行于世。既殁,谥曰文中子。文中生福祚,为蔡州上蔡主簿。上蔡生勉,举进士,征贤良,皆上第,仕至河中府宝鼎令,即公之曾祖也。祖讳怡,渝州司户参军。考讳潜,杨州天长县丞,赠尚书吏部郎中。公其季子也。 始,文中先生有重名于隋末,其弟绩亦以有道显于国初,自号东皋子,文章高逸,传乎人间。议者谓兄以大中立言,弟游方外遂性,二百年间,君子称之,虽四夷亦闻其名字。公性有远志,常自忖度:“我大名之后,不宜无见焉。”遂力学,厚自淬琢,于春秋得其公是,于礼得之约。侨居淝水上,躬督穑事,善积于已,而淮楚间群彦多与之游。公歉然自少,无进取意。与游者激之曰:“卿文儒家子,笃志如是,盍求发闻,俾家声不颓?今以文字芒洋当世者,谁如华卿,庸自弃邪?”入谋于闺门,咸以外言为是,因决策而西,在贡士籍。天和内充,不以时尚屑意,角逐攻取,初无此心。如楩柟生于深林,未始自贵,而度材者一盼,歆然在怀,故以不争而速售。 既登第,东诸侯交辟之。从至者记室于岭南,授正字;参谋于淮右,进协律郎。其后佐许下暨梓潼南梁,率为上介,官至兼监察御史。司宪闻其贤,征入南台,转殿内,历侍御史,改尚书户部外郎。复为知己所荐,迁检校司封郎中,摄御史中丞,紫衣金章,充山南西道节度副使,入为尚书户部郎中。以方雅特立,除谏议大夫。会宋丞相坐狷直为非语所陷,抱不测之罪,大僚进言无益,公率谏官数辈,日晏伏阁,上为不时开便殿。公于旅进中,独感激雪涕居多。由是上怒稍解,得从轻比。公终以言责为忧,求为虢州刺史。宰相惜去,又重违诚请,增之以兼御史中丞,用示异于人也。 大凡以智谋而进者,有时而衰;以朴厚而知者,无迹而固。公雅为今扬州牧赞皇公所知,人不见其迹。方在虢略,赞皇入相,擢为左曹给事中,凡有大官缺,必宠荐。居数月,迁河南尹。又未几,镇宛陵。是三者,中外所注意,不旬岁而周历之,时论不以为党。河南,帝之别京,其治尚体度风采,而别白区处之。宣城,国之奥壤,其治在束吏惠下,苏罢羸,詟剽轻,而劳倈澄汰之。公两得其道,不由一检,率身以俭而素风存,任人以诚而群务举,遇中贵人以礼而故态革。内洁其志,下尽其忠,外无以挠于理。三者具,求政之有粃曷由哉?在镇三载,开成元年十二月八日,薨于位,享年六十三。监军使上言,有诏轸悼,不视朝,赠左散骑常侍。明年八月十一日,葬于河南府永宁县洛川乡史原,从旧阡也。 初,公娶于荥阳郑氏,生三女而殁,今盖祔焉。一子曰庆存,方齓矣。犹子前太原府参军扶,执宗长书来请曰:“扶也蚤孤,荷世父常侍之覆露。今其嗣幼,未任克家。姑封琴书,司管钥,以俟其长。窃惧世父之德音不杨,思有以垂于后者,以诚告于从叔大司农,复命曰俞。谨砻贞石以乞词,无忽。”余昔为郞,与常侍同列,已熟其行实。及读《墓志》,即今丞相益州牧赵郡李公之文,自称为忘形友。其在宣州,李公再入相,议以第一官处之,牢让不取。羔雁所礼,则河东裴夷直、天水赵晢、陇西李行方、吴郡陆绍、梁国刘蕡、博陵崔珦,人咸曰得士。夫杨州少与也,而见器;益州寡合也,而见亲,六从事材不一也,而乐用。是足以观德,庸可勿纪焉。铭曰: 隋有文中,绍扬微言。当时伟人,咸岀其门。 粹气纡余,钟于后昆。常侍恂恂,文中来孙。 发源高麓,中泳后大。兰牙茁然,秀岀丛荟。 善不近名,其声日彰。行勇于退,其道愈光。 哲者知之,寘于周行。以正持宪,以文为郎。 以和佐戎,以惠临邦。以直司谏,以公驳正。 守于三川,顽民底定。乃镇于宣,先驰淑声。 邑中婆娑,瞻我斾旌。问谁询谋,济济君子。 问谁出内,洁洁廉士。道本乎心,畅于四支。 治本乎正,形于百为。黠吏敛手,齐民扬眉。 江淮薮空,夜柝弗施。公卧于斋,邦民凄凄。 公衣升屋,邦民行哭。牙璋斯来,柳翣言旋。 棠树未老,周人慕焉。熊耳之阳,泱泱洛川。 佳城在兹,既固且安。松楸飋然,石马矫然。 过者必敬,宛陵之阡。 ▼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朝散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右仆射史公神道碑 仆射名孝章,字得仁。本北方之强,世雄朔野,其后因仕中国,遂为灵武建康人。曾祖道德,赠右散骑常侍,封怀泽郡王。祖周洛,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常乡兼御史中丞、北海郡王,赠太子太保。考宪成,早以武勇绝人,积功至魏博节度使,终于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度观察使、检校司徒兼侍中、河中尹,赠太保。其薨也,大臣中书令晋国公裴氏为之《碑》,其名益显。公即侍中之元子,母曰冀国夫人李氏。幼而聪寤,父母贤而加爱焉。及长,好学迁善,秀岀侪辈,邺下诸儿号为“书生”。元和中,太尉愬为魏帅,下令抡材于辕门,取大将家翘秀者为子弟军,列于诸校之上。公独昌言愿効文职,太尉深奇之,遂假魏州大都督府参军。 长庆三年,常山众叛,害其帅沂国公田司徒于帐下。沂公发迹于魏,人犹怀之。诏命其子布以尚书授钺,统魏兵问罪于北疆,且报家祸。布既启行,士气不振,涣然内溃,独与冗从之旅,偃旗而归,百愤攻中,卒自引决。先侍中时为中军都知兵马使兼御史中丞,全师在野,閧然推戴之,请为假侯以镇定。中贵人飞驲上闻,穆宗夜召翰林学士草诏书,以真侯命之,实有魏土,从众而合权也。是岁,公自摄官转本府士曹参军兼监察御史,赐朱衣银印,推恩以及子也。一旦跪于父母前,进苦言曰:“臣窃惟大河之北,地雄兵精,而天下贤士心侮之,目曰河朔间,视犹夷狄,何也?盖有土者多乘兵机际会,非以义取。今臣家父侯母封,化为贵门,君恩至矣。非痛折节砺行,彰信于朝廷,无以弭识者之讥,窹明君之意。节著于外,福延于家,乘时蹈机,必不旋踵。”言讫,泣下数行。父俞母赞,天性交感,三心既叶,万众潜化。天子闻而嘉之,曰:“彼真有子。”乃授检校太子左喻德兼侍御史,充节度副使。累迁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赐金印紫绶。既贰军政,事如命卿,弛张损益,得以参决,潜革故态,人知向方。 大和二年,沧景节度使李全略卒,其子同捷窃据故地。诏下,以文告弗革,遂用大刑。先侍中表请率诸侯使元子以督战,制曰:“可。”公承君父之命,乃捐其躯,一举而下平原,压沧垒,由是加工部尚书。及王师凯旋,上表愿一识丞明庐,诏允之。遂赴北阙下,得觌于便殿。上曰:“向吾始征沧州,议者皆曰:‘彼魏之姻也,虏阴为宼谋。’吾发使数辈以侦之。其还也,佥曰:‘尔父沥款于宾筵,尔母抗词于帘下,愿绝姻以立効。’其经始启发,岀于尔心。今沧海砥平,策勋之日,宜贵尔三族。命尔父为侍中,迁镇于近地。加尔礼部尚书,析相、卫、澶州为镇以居之。俾尔一门大荣,以夸天下。”公拜稽首,谢父迁,让己爵,礼无违者。翌日,诏下于明庭。人咸曰:“史氏之宠光,古无有也。” 牙旗碧幢,方指东道。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迎柩于路,仰天长号,因葬于洛阳之邙山,冀国夫人祔焉。寝苫枕块,以所仇同天为大酷。未几,诏举金革之义,起为右金吾将军。累表陈乞,有司以违命督之,舆疾即路。间岁,擢授鄜坊丹延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居四年,迁镇于滑。一岁,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旋改右金吾大将军,又授钺于邠土。孟秋至治所,首冬遘疾,拜章入觐,不克展和鸾鞗革之仪,薨于靖恭里之私第,享龄三十九,当开成三年十月二十日。上闻而悼之,不视朝一日,赠尚书右仆射。明年二月,归葬于洛都,夫人琅邪王氏祔焉。继室深泽县君博陵崔氏,有一子曰焕,生七年而孤。仆射之丧,自复魄至葬,当门户,备祭祀,建碑表,皆县君之能。且命其家老具事功来请曰:“嫠不恤家,而忧幼嗣不知其先人之官业,乞词以传于后也。”君子以为知礼,谨书之。铭曰: 斗极之下,崆峒撞气。钟于侍中,孔武且贵。 奉上致命,宜昌后嗣。仆射承之,良弓不坠。 耳烦钲鼓,心悦文字。虎穴之中,生此骐骥。 大和纪元,沧景不虔。子弄父兵,跳踉海壖。 有邻阴交,猬起鸡连。诏下薄伐,艮隅骚然。 时惟侍中,实统魏师。蓄锐未发,众心危疑。 仆射为子,陈谋尽词。兴言涕零,有感尊慈。 绝姻効节,精贯神祇。沧波底宁,王命褒之。 乃迁元侯,来镇近畿。乃祚元子,别建旌麾。 一门四节,焜耀当时。倏忽变生,魏郊纷披。 乔木虽大,盲风不知。干云之台,列缺焚之。 哀哀孝嗣,丁此大酷。迎护帏輤,葬于东洛。 诉天触地,血染缞服。礼有金革,诏书敦促。 不遂枕戈,骤膺推毂。雕阴白马,暨干邠谷。 虽荣三镇,不荷百禄。绮纨之间,珪组累累。 如彼晨葩,日中而萎。有妻名家,有子稚齿。 行号执礼,归窆蒿里。洛水之阳,循邙之址。 尊卑穆敬,幽显同理。旧松新柏,亦象桥梓。 刻石纪功,垂千万祀。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