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刘禹锡 > 刘梦得文集 | 上页 下页 |
外集卷九 表述引传碑 |
|
▼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 臣某言:臣一辞阙庭,已仅二载,官当重任,身受厚恩。既怀子牟恋阙之心,又负臧文窃位之责。思所以歌颂圣德,禆补箴规。尘露至微,不任恳迫。臣远祖诗,显名汉代,出牧南阳,谠言善策,随事献纳。忠醇之至,闻于中外,遗风可袭,有激愚衷。臣是以辄竭闻见,粗陈梗概。虽不尽陛下圣明万分之一,然臣子之心,有直必献。 伏惟皇帝陛下,德合天地,道跻文武,弛张普博,法则阴阳,气均生成,人沾亭育。凡是氛沴,覆以春和。销除容纳,皆如圣意;宽宥肆赦,实赖皇明。河中诛锄,不劳兵革;淮右底定,不戮一人。庆浃万邦,事出千古。近又西戎背约,寇犯王师。陛下弘贷豺狼,矜其凶悍,布以恩泽,果此知惭。功因德成,不以兵制。故《诗》云“猃狁孔炽”,《书》称“蛮夷猾夏。”臣观自古帝王,不忍小忿贻大患,故竭耗中国,尽力边陲。至如灭昆明之城,平大宛之种,岂是发挥皇猷,增荣简册?故贤哲之论,薄卫、霍之功。陛下镜历代无益之端,修大君文德之教,遂得北狄深藏,五城晏闭,百蛮向化,四海无虞。惟此小蕃,尚迷声教。陛下示之大信,弘以旧恩,虽关防暂惊,而烽燧旋罢。 臣负恩方镇,初惧寇戎,正于忧迫之时,果闻仁圣之喻。攘却凶孽,不劳干戈。臣静思远图久计,莫若存信施惠,以愧其心。岁通玉帛,待以客礼。昭宣圣德,择奉谊之臣;恢拓皇威,选谨边之将。积粟塞下,坐甲关中。以逸待劳,以高御下。重其金玉之赠,结以舅甥之欢。小来则慰安,大至则严备。明其斥候,不挠不侵,则戎狄为可封之人,沙场无战死之骨。若天下无事,人安岁稔,然后训兵命将,破虏摧冲原州,营田灵武,尽复旧地,通使安西。国家长算,悉在于此。计熟事定,举必有功。苟未可图,岂曰容易?此皆陛下朝夕倦谈之事,前后立验之谋。臣质性顽疏,筹画庸近,受恩非据,敢忘献忠?犬马之心,实所罄尽。谨遣某官某奉表。 ▼连州刺史谢上表 臣某言:伏奉去三月七日制,授臣使持节连州刺史,恭承睿旨,跪奉诏书,皇恩重于丘山,圣泽深于雨露,抃舞失次,神魂再扬。臣某〔中谢。〕臣性愚拙,谬学文词,幸遇休明,累登科第,出身入仕,并不因人。德宗临御之时,臣忝御史,陛下龙飞之日,臣忝郎官,恭守章程,勤修职业,权臣奏用,盖闻虚名,实非曲求,可以覆视,迹卑易枉,无路自明。亦缘臣有微才,所以嫉臣者众,竞生口语,广肆加诬。伏赖陛下至仁,特从宽典,举以缘坐,贬佐遐藩。屡变星霜,频经恩赦,犬马怀恋,寝兴匪宁,唯读佛经,愿延圣寿。昨蒙诏命,追赴上都,随列授官,俾居远郡,在臣之分,荣幸已多。 伏荷陛下孝理弘深,皇明照烛,哀臣老母羸疾,悯臣一身零丁,特降洪恩,得移善部,光荣广被,母子再生。凡在人臣,皆感圣德;凡为人子,皆荷圣慈。岂惟贱臣,独受恩造,不觉喜极,至于涕零。昔殷王俯念于前禽,且闻解网;汉帝有哀于少女,爰命罢刑。方之圣朝,不足多尚。感召和气,慰安群生,非臣陨越,所能上报。伏以南方厉疾,多在夏中。臣自发柳州,便染瘴疟,扶策在道,不敢停留。即以今月十一日到州上讫。谨宣圣旨,以示远人。恭述诏条,所期富庶。无任。 ▼含辉洞述 河南薛公景晦,以文无害为尚书刑部郎中,以讪为道州刺史,居郡大理,至于无事,清机羡益,尽付山水。一旦以书来夸曰:“吾得异境于近郊,自城西门并南山,俯江水,有石穹然如夏屋,其左右前后,又如回廊曲房,藻绣雕彤之象,云生日入,怪状迭发,水石卉木,香非人寰。意其尝为食霞御气者之所游息,委蜕而去,不知其几千百年。逮今得诸黄冠野夫,及诣而信,因名其地曰含辉洞,盖诗家流所谓‘山水含清辉’者是已。吾子常以词业于世,盍为我志焉。” 愚得书,退而深惟,若薛公者,少居江湖,闲游名山,东探禹穴,止四明、句曲、金华、阳羡,南过九江,薄庄、庐以涉彭蠡,天下山水之籍,存乎胸中,第其高下,铢两不失。及是而口呿不能名,顾为奇,信矣!若江华者,九疑、三湘之佳丽地也。前此二千石御史中执法河南元次山、谏大夫北平阳亢宗、司刑大夫东平吕和叔,皆硕人也,《考盘》《招隐》之致,恒汲汲然,卒使兹境贵于异日。岂地爱其宝,有时而发邪?顾谓异,信矣。夫物之有作,俟言而远,故述焉以书于洞阴曰: 营阳郁郁,山水第一。洞有含辉,游人忘归。 忘归孔乐,请言其明。先是斯境,蘙于榛薄。 天姿孤绝,凡目所忽。閟其清光,有待而发。 公之来思,探异玩奇。茇野憇林,而民悦之。 既悦其至,益知所嗜。扪径历岘,来适公志。 偶得奇绝,聿来告公。驾言从之,谷岸溟蒙。 有石如门,又如垣墉。樛蔓交木,似纶似组。 乃芟乃治,乃可布武。伸脰掉臂,空洞无阻。 左右回环,俨若廊庑。飞泉出窦,练缒花吐。 触石吹沙,佩揺弦抚。侧径寅缘,豁然见天。 有石如堂,度之五筵。东西二门,与日明昏。 奥者如室,宣者如轩。因其高下,爰构亭榭。 匠生于心,随指如化。开山剪木,后以私属。 结构暨茨,子来嬉嬉。无事而就,邦人不知。 淑清之辰,休澣之时。雅步幅巾,琴壶以随。 前无俗人,与白云期。年日尽适,形神不羁。 元气颢然,观吾朵颐。遵渚之鸿,有时而飞。 石门之下,可以栖迟。此谷而盈,彼丘而夷。 维公之羭,迹永在斯。 ▼吏隐亭述 元和十五年,再牧于连州。作吏隐亭,海阳湖壖。入自外间,不知藏山。历级东望,怳非人寰。前有四榭,隔水相鲜。凝霭苍苍,淙流布悬。架险通蹊,有梁如霓。轻泳徐转,有舟如翰。登霞漾月,若在天汉。视彼广轮,千亩之半。翠丽于是,与世殊贯。溦明峭绝,藿靡葱蒨。炎景有宜,昏旦迭变。疑昔神鳌,负山而抃。摧其别岛,置此高岸。 海阳之名,自元先生。先生元结,有铭其碣。元维假符,予维左迁。其间相距,十五余年。封境服人,其犹比肩。天下山水,非无美好。地偏人远,空乐鱼鸟。谢公开山,涉月忘还。岂曰无娱,伊险且艰。溪山尤物,城池为伍。却倚佛寺,左联仙府。势拱台殿,光含霜庑。窈如壶中,别见天宇。石坚不老,水流不腐。不知何人,为今为古。石焉终坚,水焉终竭。不知何时,再融再结。 ▼传信方述 余为连州四年,江华守河东薛景晦以所著《古今集验方》十通为赠,其志在于拯物,予故申之以书。异日,景晦复寄声相谢,且咨所以补前方之阙。医拯道贵广,庸可以学浅为辞。遂于箧中得已试者五十余方,用塞长者之问,皆有所自,故以“传信”为目云。 元和十三年六月八日,中山刘禹锡述。 ▼彭阳唱和集引 丞相彭阳公,始由贡士以文章为羽翼,怒飞于冥冥。及贵为元老,以篇咏佐琴壶,取适乎间燕。锵然如朱弦玉磬,故名闻于世间。鄙人少时,亦尝以词艺梯而航之,中途见险,流落不试,而胸中之气,伊郁蜿蜒,泄为章句,以遣愁沮,凄然如燋桐孤竹,亦名闻于世间。虽穷达异趣,而音英同或。故相遇甚欢,其合面必抒怀,其离居必寄兴,重酬累赠,体备今古,好事者多传布之。 今年公在并州,余守吴门,相去回远,而音徽如近。且有书来抵曰:“三川守白君编录与吾子赠答,缄缥囊以遗余。白君为词以冠其前,号曰刘白集。悠悠思与所赋亦盈于巾箱,盍次第之,以塞三川之诮?”于是缉缀凡百有余篇,以彭阳唱和集为目,勒成两轴。尔后继赋附于左云。 大和七年二月五日,中山刘禹锡述。 ▼唱和集后引 贞元中,予为御史,彭阳公从事于太原,以文章相徃来有日矣。无何,予受谴南迁。十余年间,公登用至宰相,出为衡州,方获会面。输写藴积,相视泫然。尔后或杂赋诗赠答,编成两轴。大和五年,余领吴郡,公镇太原,常发函寓书,必有章句,络绎于数千里内,无旷旬时。八年,公为吏部尚书,予牧临汝,有诗叹七年之别,署其后云:“集卷自此为第三。”未几,予转左冯,公登左揆,每恨近而不见,形于咏言。 开成元年,公镇南梁,予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新韵继至,率云三轴成矣。二年冬,忽寄一章,词调凄切,似有永诀之旨,伸纸慨叹。居数日,果承讣书。呜呼!聆风相悦者四十年,会面交欢者十九年,以诗见投凡七十九首,勒成三卷,以副平生之言。 ▼吴蜀集引 长庆四年,余为历阳守,今丞相赵郡李公时镇南徐州。每赋诗,飞函相示,且命同作。尔后出处乖远,亦如邻封。凡酬唱始于江南,而终于剑外,故以“吴蜀”为目云。 ▼汝洛集引 大和八年,予自姑苏转临汝,乐天罢三川守,复以宾客分司东都。未几,有诏领冯翊,辞不拜职,换太子少傅分务,以遂其高。时予代居左冯。明年,予罢郡,以宾客入洛,日以章句交欢,因而编之,命为《汝洛集》。 ▼子刘子自传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为中山人也。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祖锽,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岁满,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淮西从事,本府就加盐铁副使,遂转殿中,主务于埇桥。其后罢归浙右,至杨州,遇疾不讳。小子承风训,禀遗教,眇然一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后忝登朝,或领郡,蒙恩泽,先府君累赠至吏部尚书,先太君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赠至范阳郡太夫人。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官司间广,得以请告奉温凊。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杨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洛犹艰难,遂改为杨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待诏,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之知。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愚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 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惟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三子者,皆与余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辨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余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 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移汝州,兼御史中丞。又迁同州,充本州防御长春宫使。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秘书监分司。一年,加捡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 不夭不贱,夭之祺兮。 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天与所长,不使施兮。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寝于此牖,尽所期兮。 葬近大墓,如生时兮。 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碑 公讳倰,字真长,其先乘黄帝。夫大圣之后,与庶姓不同,如河出昆仑,潜于厚地,欻焉振起,奋为洪澜,环自天,非众川也。故自黄帝八代而生舜,武王克殷,求有妫之胤满,封于陈,是为胡公。十三叶生完,自以公子,国难不得立,乃抱乐器奔齐,桓公以卿礼接之。下又十一叶和,以久为政,阴浃于人,遂有齐国,三代称王。至建为秦所灭。项羽入秦,封建孙安为济北王。汉兴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安子涓,仕汉为镇东将军青州牧,封剧县伯。自涓至彤,几一十九代,两汉公卿牧守,如家谍然。十代祖猛,字景略,符秦尚书令,佐秦成霸业,与孔明佐蜀同功,故时人为之王、葛。史云“北海剧人”,遂著为族望。九代祖休,仪曹尚书。八代祖镇恶,佐命宋武,长安擒姚泓。至北齐五代祖昕,七兵尚书。兄弟九人,时号“王氏九龙”,于齐史有传。高祖顗,字君粹,北齐著作郎、燕郡太守。曾祖敬忠,成州刺史。大父上容,高宗封岳,进士及第,历侍御史、主客、兵部员外郎,累迁兵右金吾卫将军、冀州刺史、灵州都督、朔方道总管。 烈考暾,宣州宣城县令,赠工部郎中,娶河东裴氏,乃生仆射。孝睦余力,工为文。始以崇文生应深谋秘策,考入上第,拜监察御史。天之赋予,莫能两大,既扬令名,而不以景福。享龄五十五,葬于河南府偃师县亳邑乡。后以子贵,累赠礼部尚书至右仆射。夫人江夏李氏祔焉。李门多奇才,父暄,起居舍人。暄子墉,门下侍郎平章事;高叔祖善,兰台郎、崇文馆学士,注《文选》,行于时。善子邕,北海郡太守,有重名,四方之士求为碑志者倾天下。故夫人于盛宗礼范可法,累赠至江夏郡夫人。 仆射有三子。长子早终。次子处玄,少婴沈恙,慕道士养生之术,高尚其趣,强仕而没,积善不试,后来果大焉。季子彦威,字子美,始以《五经》登甲科,历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郞,迁屯田郎中,转户部、司封,并充礼仪使判官、弘文馆学士、京兆少尹、谏议大夫、史馆修撰。以直谏出为河南少尹。入为少府监、司农卿,改淄青节度使,征拜户部侍郎、判度支。势逼生患,出为卫尉卿,分司东都。寻起为陈许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充汴宋亳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北海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娶颍川韩氏,主客员外郎衢之女,国子祭酒杨顼之外孙。夫人有三弟,皆材,无子,早谢,已如礼祔葬于亳邑原。仆射厚德覆露之,尚书丕承之,以蚤孤,锐意向学。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及学成,立朝为鸿儒,入用为能臣,参定仪制,财成经费,起书生,拥旌节。今又领全师,镇上游,握神符,垂三组,皆向时感发之所激也。志就而学成,名闻而身达,欲报无所,外荣中悲。人子之孝,在乎扬其先德,以耀于远,乃俾学古者书本系所自,且铭于龟趺螭首云。铭曰: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圣人之后,必大而昌。 由圣与贤,或为霸强。建不克嗣,济北疏疆。 齐人德之,其族称王。佐于符秦,北海重光。 仆射之生,负材而起。策千万乘,擢为御史。 同时条对,千目仰视。桂林一枝,拾芥相似。 名动海内,夫岂不伟。种德而牙,乃生令子。 出入鼎贵,理财统师。流根之泽,密印累累。 峻其追崇,幽显有辉。孝嗣之志,歉然弗怡。 春露秋霜,感伤履之。时久能慕,禄丰益悲。 明发不寐,永怀孝思。摅之无穷,曷若丰碑。 景亳之原,佳城在斯。乃金石刻,揭于道陲。 松邪柏邪,有洛之湄。过者必下,来观信词。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