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徐陵 > 徐孝穆集笺注 | 上页 下页
陈公九锡诏


  肇昔元胎剖判,太素氤氲,崇建人皇,必凭洪宰。故贤哲之后,牧伯征于四方;神武之君,大监治乎万国。又有一匡九合,渠门之赐以隆;戮带围温,行宫之宠斯茂。时危所以贞固,运泰所以光熙,斯乃千载同风,百王不刊之道也。

  太傅义兴公,允文允武,乃圣乃神,固天生德,康济黔首。昔在休期,早隆朝寄,远逾沧海,大拯交、越。皇运不造,书契未闻,中国其亡,兵凶总至。哀哀噍类,譬彼穷牢,悠悠上天,莫云斯极。否终则泰,元辅应期,救此将崩,援兹已溺。乘舟履辇,架险浮深,经略中塗,毕歼群丑。洎乎石头、姑熟,流髓履肠,一朝指撝,六合清晏。是用光昭下武,翼亮中都,雪三后之勍雠,夷三灵之巨慝。尧治禹佐,未始能阶,殷相周师,固非云拟。重之以屯剥余象,荆楚大崩,天地无心,乘舆委御,五湖荐食,竞谋诸夏,八方棋跱,莫有匡救。强臣致命,黜我冲人,顾影于荼孺之魂,甘心于寗卿之辱。却案下髻,求哀之路莫从,窃鈇逃责,容身之地无所。公神兵奄至,不日清澄,惟是孱蒙,再膺天禄,斯又巍巍荡荡,无得而称焉。加以仗兹忠义,屠彼妖逆,震部夷氛,稽山罢祲,番禺、蠡泽,北鄙西郊,歼厥凶徒,罄无遗种。斯则兆民之命,修短所县;率土之基,兴亡是赖。

  于是刑礼兼训,沿革有章,中外咸平,遐迩宁一。用能使阳光合魄,曜象呈晖,栖阁游庭,抱仁含信,宏勋该于厚地,大道格于玄天。羲农炎昊以来,卷领垂衣之世,圣人济物,未有如斯者也。

  夫备物典策,桓、文是膺,助理阴阳,萧、曹不让。未有功高于宇县,而赏薄于伊、周。凡厥人祗,固怀延伫,实由公谦撝自牧,降损为怀,嘉数迟回,永言增叹。岂可申兹雅尚,久废朝猷。宜戒司勋,敬申鸿典。且重华大圣,妫汭惟贤,盛德之祀无忘,公侯之门必复。是以殷嘉亶父,继后稷之官;尧命羲和,纂重黎之位。况其本支攸建,宜誓山河者乎!其进公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加玺绂、远游冠、绿綟绶,位在诸侯王上。其镇卫大将军、扬州牧如故。

  【注】

  《汉·王莽传》:张纯等曰:“谨以六艺通义,经文所见,《周官》、《礼记》宜于今者,为九命之锡。臣请锡命。”奏可。

  后汉张衡《灵宪赋》:“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又:“太素之前,寂莫冥默,不可为象。”班固《典引》:“太极之原,两仪始分,烟烟氲氲。”

  《管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赏以渠门赤旂。”

  《左传》云:“天王出居于郑。”僖公二十五年:“晋侯辞秦师而下。三月甲辰,次于阳樊,右师围温,左师逆王。夏四月丁已,王入于王城,取大叔于温,杀之于隰城。戊午,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与之阳樊、温、原攅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

  《陈武帝纪》:太平元年九月,帝进封义兴郡公。二年八月,帝进位太傅。《隋书》:扬州毗陵郡义兴县。注:旧曰阳羡,置义兴郡。《书》:“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论语》:“固天纵之将圣。”又:“天生德于予。”

  《汉书》:“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

  穷牢,未详。按《董卓传》:“纵放兵士,剽虏资物,谓之搜牢。”注:“言牢固者皆搜索取之。”

  《魏略》:侍中陈群、尚书桓阶奏曰:“诸明图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虞。”

  木华《海赋》:“戏广浮深。”

  刘向《新序》:“扶伤举死,履肠涉血。”《陈武帝纪》:“江宁今陈嗣等据姑孰,不从帝命侯安都等讨平之,聚其首为京观。”

  《汉·陈平传》:“天下指挥即定。”

  《家语·冠颂》:“六合是式。”

  《诗》:“下武维周。”

  《文选注》:“三灵,天、地、人也。”

  《左传》:卫太叔文子曰:“今宁子视君,不如奕棋。”张协《登北邙赋》:“坟陇嵔叠,棋布星罗。”

  《梁敬帝纪》:僧辩纳贞阳侯明,即伪位,以帝为皇太子。《书·金縢》:“惟子冲,人弗及知。”

  《左传》:齐陈乞弑其君荼。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

  《左传》:卫子鲜以公命与宁喜言,公曰:“苟反,政由宁氏,祭则寡人。”

  班固《诸侯王表》:“有逃责之台,被窃鈇之言,然天下谓之共主,强人弗之敢倾。”

  陆机《辩亡论》:“神兵东驱,奋寡犯众。”《梁敬帝纪》:“司空陈霸先袭杀王僧辩,黜萧明而奉帝。”《南史·杜龛传》:“贞阳侯明以龛为震州刺史、吴兴太守。龛,僧辩婿也。僧辩败,龛乃据吴兴以拒之。部将杜泰降陈文帝,龛尚醉不觉,文帝斩之。”

  《南史》:张彪少亡命为盗,颇有部曲,王僧辩遇之甚厚,引为爪牙,与杜龛相似,世谓“张杜”。为东扬州刺史,会僧辩见害,时陈文帝巳据震泽,将及会稽,彪将沈泰、吴宝真等叛迎文帝,彪遂败走,文帝遣劫杀之。

  《隋书》:“扬州南海郡南海县”注:“旧分置番禺县。”“荆州九江郡湓城县”注:“有彭蠡湖。”

  《左传》: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长短,时也。”

  《尚书中候》:“黄帝时,凤皇巢阿阁,麒麟在囿。”蔡邕《琴操》:周成王琴歌曰:“凤皇翔兮紫庭。”《抱朴子》:“凤头上青,戴仁;足下黄,蹈信。”

  《吕氏春秋》:“北方曰玄天。”

  《淮南子》:“古有鍪头而卷领,以王天下。”《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齐世家》:“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辂,命无拜。”《左传》:“天王狩于河阳,晋侯献楚俘于王。王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

  《汉·王陵传》: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萧曹传赞》:二人同心,遂安海内。

  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圣期缺中壤,霸功兴宇县。”

  《周礼》:“司勋掌六卿赏地之法,以等其功。”

  《舜典》:“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左传》:史赵曰:“盛德必百世祀。”又:卜偃曰:“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周本纪》:“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太史公自序》:“重黎氏世序天地。”

  《魏志》:“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后汉·舆服志》: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横之于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汉书》:“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盭绶。”如淳曰:“盭,绿也。”晋灼曰:“盭,草名也,似艾,可染绿,因以为绶名。盭音戾。”宋州郡志:顺帝升明元年,改扬州刺史曰牧。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