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萧子良 > 净住子 | 上页 下页
戒法摄生


  前已劝奖于他,我今自加课励。凡论课励,要必托境行因。若心志浮荡,则进趣无寄。然托境行因,戒为其始,可谓入圣之初门,出俗之正路。如乖此训,永处三涂,人天长绝。是以经云:“譬如大地,长生万物。”戒亦如是,能生众生,人天华果。故经云:“若无此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良以三涂苦报,罪障所缠,人天胜果,堪为道器。欲感胜果,非戒不生。是以圣人先明此教。然三归五品,戒法两科。七众小学,要以三归为宗;一乘大教,必崇三聚为本。并如经律具显,规猷卓尔宪章行业,明逾鉴镜。今粗举其大致,用光恒俗。所以发戒之原,须依三宝者,盖由佛法僧宝,天人所尊。归依生信,必能出有。若归邪神,反增苦趣。故经说云:“归佛清信士,不归诸天神。”故须先定邪正,方识逆顺。《经》云:“信为道元,功德之母;智是解脱,出有之因。”诚至言也。

  若无此信,心志浮虚,归戒不得。是以发足,立信为先。何谓三归?谓佛法僧,此三可重,故名为宝。何谓为佛?自觉觉彼,无师大智,五分法身也。何谓为法?能轨能正,灭谛涅槃,清净无相也。何谓为僧?能和和众,无学功德,自他灭处也。何谓为归?可凭可向也。何谓为宝?能招利乐,正心依仗,近获人天,远登无学。此则三宝区别之门。若论极教,理唯一统,照无不周。照周等觉,谓之佛宝。礼无非法,谓之法宝。至德常和,谓之僧宝。此乃体一义三,同性三宝。众生解悟,信知佛性,离此生死,招兴利乐,是故一切无不归凭。第一翻邪三归,第二、五戒三归,第三、八戒三归,第四、十戒,第五具戒,第六、十善戒,第七、大菩萨戒。此之七戒,所防过境。近约大千世界之内,一切六根、六大,并是戒境,广如常说。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