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刻板盛于五代


  雕板肇祖于唐,而盛行于五代,《薛五代史·唐书·明宗纪》:“长兴三年二月辛未,中书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从之。”宋王溥《五代会要·八经籍》云:“后唐长兴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经本,各以所业本经句度钞写注出。子细看读,然后顾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板,广颁天下。如诸色人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便杂本交错。其年四月,敕差太子宾客马缟、太常丞陈观、太常博士段颙、路船、尚书屯田员外郎田敏,充详勘官,兼委国子监。于诸色选人中召能书人,端楷写出,旋付匠人雕刻。每日五纸,与减一选,如无选,可减等第,据与改转官资。”又《汉书·隐帝纪》:“乾祐元年五月己酉朔,国子监奏,《周礼》、《仪礼》、《公羊》、《穀梁》四经未有印板,欲集学官考校雕造。从之。”《五代会要》云:“汉乾祐元年①闰五月,国子监奏,见在雕印板《九经》内有《周礼》、《仪礼》、《公羊》、《榖梁》四经未有印本,今欲集学官校勘四经文字镂板。从之。”

  宋王溥《五代会要》卷八经籍周广顺六年六月:“尚书左丞兼判国子监事田敏,进印板《九经》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一百三十册。”按:《会要》所采多《薛史》。此亦《薛史·周本纪》文。今本《薛史》辑自《永乐大典》。原文本多残缺,故《会要》所引周汉事亦较《薛史》为详,或亦《薛史》原文也。王应麟《玉海》引《中兴书目》云:“《字样》一卷,开成丁巳岁唐元度撰。大历十年,司业张参纂成《五经文字》,以类相从。开成中,翰林待诏唐元度加《九经字样》,补所不载。晋开运末,祭酒田敏合二者为一编。后周广顺三年,田敏进印板《九经》书、《五经》文字、样各二部。”按:应麟所记与《会要》微有不同。《会要》言田敏所进为《五经文字》、《九经字样》,而应麟谓田敏合二者为一编。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九经字样》一卷。往宰南城,出谒,有持故纸鬻于道者,得此书。乃古京本,五代开运丙午所刻也。遂为家藏书籍之最古者。”是振孙所见旧刻《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自为书,未尝合编也。应麟称引与《会要》书录皆不符,非《中兴书目》之误,即所见为流俗本也。

  显德二年二月:“中书门下奏国子监祭酒尹拙状称,准敕校勘《经典释文》三十卷,雕造印板。欲请兵部尚书张昭、太常卿田敏同校勘。敕,其《经典释文》已经本监官员校勘外,宜差张昭、田敏校。”按:显德二年,周世宗即位之二年也。疑亦《薛史》旧文。当五代兵戈俶扰,禅代朝露之际,而其君若臣犹能崇尚经典,刻板印行,不得谓非盛美事也。夫上有好者,下必有甚。其时士大夫之好事者,如《宋史·毋守素传》云:毋昭裔“在成都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书《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镂版,守素赍至中朝,行于世”。其嘉惠士林,固有足多者。至自刻己集,如《薛史·和凝传》云:“平生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尤好声誉。有集百卷,自篆于版,模印数百帙,分惠于人焉。”

  又贯休《禅月集》,有王衍乾德五年昙域后序,称“检寻藁草及·记忆者,约一千首,雕刻成部”。可见其时刻板风行,举之甚易。故上自公卿,下至方外,皆得刻其私集,流播一时。今和凝仅传《宫词》、《宋朝类苑》②:〔殿本《薛史》本传注引〕“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今世传韩偓《香奁集》乃凝所为也。凝生平著述分为《演纶》、《游艺》、《孝悌》、《疑狱》、《香奁》、《籯金》六集。自为《游艺集》序云:‘予有《香奁》、《籯金》二集不行于世’。凝在政府避议论,讳其名,又欲后人知,故于《游艺集》序实之。此凝之意也。”《疑狱集》,四卷,《四库全书》法家类著录云:五代和凝与其子矇同撰。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疑狱》三卷,上卷为凝书,中下二卷为矇所续。今本四卷,疑后人所分。”而贯休《禅月集》,乃裒然有二十卷传世,则固有幸有不幸也。若其时诸书刻本,自来未闻藏书家收藏。光绪庚子甘肃敦煌县鸣沙山石室出《唐韵》、《切韵》二种,为五代细书小板刊本。载罗振玉《鸣沙山石室秘录》。惜为法人伯希和所收,今已入巴黎图书馆。吾国失此瑰宝,岂非守土者之过欤!

  〔①原文如此,应作广顺三年。按,后周广顺四年〔954〕改显德元年。〕

  〔②指宋人江少虞所撰《事实类苑》。〕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