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板本之名称


  先祖宋少保公《石林燕语》八云:“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五代冯道始奏请官镂《六经》板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刊镂者益多,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易于得书,其诵读亦因灭裂。然板本初不是正,不无讹误。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余襄公靖为秘书丞,尝言《前汉书》本谬甚。诏与王原叔同取秘阁古本参校,遂为刊误三十卷。其后刘原父兄弟,两《汉》皆有刊误。

  余在许昌,得宋景文用监本手校《西汉》一部,末题用十三本校,中间有脱两行者,惜乎今亡之矣。”据此而论,雕板谓之板,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板盛行,于是板本二字合为一名。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书本内列有晋天福铜版本。此板本二字相连之文。然珂为南宋末人,是时版本之称沿用久矣。而近人言藏书者,分目录、板本为两种学派。大约官家之书,自《崇文总目》以下,至乾隆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为目录之学。

  私家之藏,自宋尤袤遂初堂、明毛晋汲古阁,及康雍乾嘉以来各藏书家,龂龂于宋元本旧钞,是为板本之学。然二者皆兼校雠,是又为校勘之学。本朝文治超轶宋元,皆此三者为之根柢,固不得谓为无益之事也。昔顾涧薲跋《蔡中郎文集》云:“书以弥古为弥善,可不待智者而后知矣。乃世间有一等人,其人荛翁门下士也。必谓书毋庸讲本子。噫,将自欺耶,欺人耶?敢书此以质荛翁。”跋载《黄记》。荛翁有此门下,亦可谓失传衣钵矣。同年友某尝与吾笑谈,谓平生不知板本,但见其书有字即读。吾戏语之曰,君所读书皆无字。是亦各明一义矣。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