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
刻书分宋元体字之始 |
|
今世刻书字体,有一种横轻直重者,谓之为宋字;一种楷书圆美者,谓之为元字;世皆不得其缘起。吾谓北宋蜀刻经史及官刻监本诸书,其字皆颜、柳体,其人皆能书之人。其时家塾书坊,虽不能一致,大都笔法整齐,气味古朴。如《瞿目》影钞宋本《古文苑》九卷,孙岷自手跋曰:“赵凡夫藏宋刻《古文苑》一部,纸墨鲜明,字画端楷。灵均钩摹一本,友人叶林宗见而异之,亦录成一册,藏之家塾。辛巳夏同陆敕先假归,分诸童子,三日夜钞毕。”但存其款式耳,其宋字形体,叶本已失之也。 又《黄记》,残宋刻本《礼记》二十卷所云“字画整齐,楮墨精雅”,又宋刻本《史载之方》二卷所云“字画斩方,神气肃穆”,又校宋钞本《春秋繁露》十七卷所云“钞本为影宋,字画斩方,一笔不苟”,又残宋刻本《图画见闻志》六卷所云“字画方板”。南宋书棚本,如许丁卯、罗昭谏唐人诸集“字画方板”,皆如是是也。则南宋时已开今日宋体之风。光宗以后,渐趋于圆活一派。如《天禄琳琅》一宋版类,光宗时刻《周易》十卷所云“字画圆活,刻手精整”,《陆续跋》宋椠宋印建本《北史》一百卷,光宗时刻本所云“字体秀劲”。此已近于今日之元体字。而有元一代,官私刻本皆尚赵松雪字,此则元体字之所滥觞也。前明中叶以后,于是专有写匡廓宋字之人。相沿至今,各图简易。 杭世骏《欣托斋藏书记》云:“宋刻《两汉书》,板缩而行密,字画活脱。注有遗落,可以补入。此真所谓宋字也,汪文盛犹得其遗意。元大德板,幅广而行疏,钟人杰、陈明卿稍缩小。今人错呼为宋字。拘板不灵,而纸墨之神气薄矣。”钱泳《履园丛话》艺能类《刻书》一则云:“刻书以宋刻为上。至元时,翻宋尚有佳者。有明中叶,写书匠改为方笔,非颜非欧,已不成字。近时则愈恶劣,无笔画可寻矣。”钱泰吉《曝书杂记》论刻书有宋体字,亦引杭说。谓宋字滥觞于明季,汪琬、薛熙刻《明文在》凡例云:“古本均系能书之士各随字体书之,无有所谓宋字也。明季始有书工专写肤廓字样,谓之宋体,庸劣不堪。” 余尝以此言验所见书。成化以前刻本,虽美恶不齐,从未有今所谓宋学者。知《明文在》凡例之言不谬。吾按杭氏所论,尚不知宋元两体之变迁。盖宋刻一种,整齐方板,故流为明体之肤廓;一种圆活秀劲,故流为元体之流动。世传明万历戊午四十六年赵用贤刻《管子》、《韩子》,已用今之所谓宋体字,想其时宋体字刻书已通行。然虽横轻直粗,犹有楷书风范。毛氏汲古阁刻《十三经》亦然。其他各种,则多近于今刻书之宋字。古今艺术之良否,其风气不操之于搢绅,而操之于营营衣食之辈。然则今之倡言改革大政,变更法律者,吾知其长此扰攘,不至于礼俗沦亡,文字消灭未已也。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