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元监署各路儒学书院医院刻书


  《元史·百官志》云:“至元二十四年,国子监置生员二百人。延祐二年,增置百人,兴文署掌刊刻经史。皆属集贤院。”又云:“至元二十七年,立兴文署,召工刻经史子板,以《资治通鉴》为起端。”《元秘书监志》云:“至元十年,太保大司农奏,兴文署雕印文书,属秘书监。本署设官三员,令一员,丞三员,校理四员,楷书一员,掌纪一员,镌字匠四十名,作头一,匠户十九,印匠十六。”又:“至元十四年十二月,中书省奏,奉旨省并,衙名兴文,并入翰林院。”故元时官刻首推国子监本。元祐三年,刻小字本《伤寒论》十卷,见《杨志》。次则——

  兴文署本。至元二十七年,刻《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见《瞿目》、《陆跋》、《莫录》。刻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十三卷,见《陆跋》。又次则——

  各路儒学本。至元己卯十六年,当宋帝昺祥兴二年。中兴路儒学,刻沈棐《春秋比事》二十卷,见《陆续志》、《陆续跋》。影元刊本。至元壬辰二十九年,赣州路儒学,刻张栻《南轩易说》三卷,见《四库书目提要》。云:曹溶传写本。大德乙巳九年,太平路儒学,刻《汉书》百二十卷,见《天禄琳琅》五、《张志》、《瞿目》。宁国路儒学,刻《后汉书》一百二十卷,见《张志》、《瞿目》、《陆志》、《丁志》、《杨录》。瑞州路儒学,刻《隋书》八十五卷,见《瞿目》、《丁志》、《陆志》、《陆跋》。云:“板心有路学〔瑞州儒学〕、浮学〔浮梁县学〕、尧学〔尧,饶省文,饶州学〕、番泮〔番,鄱省文,鄱阳学〕、余干〔余干学〕、乐平〔乐平州学〕、平州〔即乐平〕、忠定〔赵汝愚书院〕、锦江〔书院〕、长芗〔书院〕、初庵〔书院〕等字。当时各路刊书,牒书院之有余赀者与其役。”

  建康路儒学,刻《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见《丁志》。大德丙午十年,池州路儒学,刻《三国志》六十五卷,见《张志》、《莫目》、《丁志》。绍兴路儒学,刻《越绝书》十五卷、《吴越春秋》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绍兴路儒学,刻徐天祐《吴越春秋音注》十卷,见《陆志》、《陆跋》。信州路儒学,刻《北史》一百卷,见《钱日记》、《瞿目》、《丁志》、《缪记》、《陆志》、《陆跋》。板心有“信州路儒学刊”、“信州象山刊”、“象山书院刊”、“道一书院刊”、“稼轩书院刊”、“蓝山书院刊”、“玉山县学刊”、“弋阳县学刊”、“贵溪县学刊”、“上饶学刊”等字。《南史》八十卷,见《丁志》、《陆跋》。大德丁未十一年,无锡儒学,刻《风俗通义》十卷、《附录》一卷,见《四库书目提要》。至大辛亥四年,嘉兴路儒学,刻《陆宣公集》二十二卷,见《陆志》。皇庆二年,武昌路儒学,刻王申子《大易缉说》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延祐甲寅元年,临江路儒学,刻张洽《春秋集传》二十二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三、元板类。《张志》、抄本。《陆志》、《陆续跋》。影元刊本。至治壬戌二年,嘉兴路儒学,刻《王秋涧先生全集》一百卷,见《张志》、旧钞本。《陆志》、《陆续跋》。明翻宋本。泰定初元,龙兴路儒学,刻《唐律疏议》三十卷,见《杨志》。云:重刻。雍正乙卯励廷仪仿元刻本。泰定乙丑二年,庆元路儒学,刻《困学记闻》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六、《孙记》、《张志》、《瞿目》、《陆志》、《陆续跋》。

  南京路转运使,刻《贞观政要》十卷,见《杨志》。宁国路儒学,刻洪适《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七卷,见《四库书目提要》、《瞿目》。旧钞本。泰定四年,龙兴路儒学,刻《脉经》十卷,见《杨志》。景钞元刊本。至顺四年即元统元年,集庆路儒学,刻王构《修词鉴衡》二卷,见《陆志》。至元改元,漳州路儒学,刻陈淳《北溪先生大全文集》五十卷,见《瞿目》、《陆志》。后至元三年,婺州路儒学刻金履祥《论孟集注考证》十卷,见《陆志》。旧钞本。至元四年,嘉兴路儒学,刻元沙克什《河防通议》二卷,见《瞿目》。钞本。至元五年,扬州路儒学,刻《马石田文集》十五卷,见《张志》、《瞿目》、元刊本。《丁志》。小山堂钞本。至元己卯五年,中兴路儒学,刻宋沈文伯《春秋比事》二十卷,见《陆续志》。后至元庚辰六年,庆元路儒学刻《玉海》二百卷,附《词学指南》四卷,见《孙记》、《瞿目》、《莫录》、《陆续跋》。至正三年,杭州路儒学,奉旨刻《辽史》一百六十卷,见《丁志》。《金史》一百三十五卷,见《瞿目》。

  集庆路儒学,刻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张铉《金陵新志》十九卷,见《孙记》、《张志》、《朱志》、《瞿目》、《陆志》、《丁目》。饶州路儒学,刻《金石例》十卷,见《陆志》。至正五年,抚州路儒学,刻《道园类稿》五十卷,见《张志》。至正丙戌六年,嘉兴路儒学,刻《吕氏春秋》二十六卷。见《孙记》、《吴记》、《瞿目》、《陆志》。杭州路儒学,刻《宋史》四百九十六卷,见《陆志》。江北淮东道本路儒学,刻萧㪺《勤斋集》八卷,见《丁志》、《陆志》。至正丁亥七年,福州路儒学,刻《礼书》一百五十卷,见《陆志》。至正八年,江浙省本路儒学,刻宋褧《燕石集》十五卷,见《张志》、《陆志》。影元刊本。至正九年,嘉兴路儒学,刻刘因《静修先生文集》三十卷,见《张志》、《陆志》。明弘治刊本。至正十年,集庆路儒学,刻丁复《桧亭集》九卷,见《陆志》。《乐书》二百卷,见《杨录》。至正甲午十四年,嘉兴路儒学,刻《大戴礼记》十三卷,见《丁志》。至正乙巳二十五年,平江路儒学,即蓝山书院刻本。刻《吴师道校正鲍彪注国策》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九、《森志》、《丁志》、《陆跋》。至正二十五年,江浙儒学刻宋叶时《礼经会元》四卷,见《陆志》。无元号甲申,临川路,刻张铉《金陵新志》十五卷,见《孙记》、《陆志》。无元号丁未,刻《通典》二百卷,见《陆志》、《陆跋》。即临汝书院本。亦称——

  郡学本。大德乙巳九年,无锡郡学,刻《白虎通德论》十卷、《风俗通义》十卷,见《瞿目》。延祐庚申七年,婺郡学,刻戴侗《六书故》三十三卷。至正四年,嘉兴郡学,刻宋林至《易裨传》二卷,见《瞿目》。旧钞本。

  郡库本。至治二祀,福州路三山郡庠,刻《通志》二百卷,见《天禄琳琅》五、《吴记》、《孙记补遗》、《瞿目》、《丁志》《陆续跋》。至正壬寅二十二年,吴郡庠,刻宋沈枢《通鉴总类》二十卷,见《瞿目》、《陆志》、《杨录》。无年号,吉水郡庠,刻刘岳申《申斋刘先生文集》十五卷,见《张志》。钞本。

  府学本。无年号,赣州路府学,刻《南轩易说》三卷,见《浙录》。

  儒司本。至大戊申元年,刻《唐诗鼓吹》十卷,见《丁志》。又有——

  书院本。前至元癸未二十年,庐陵兴贤书院,刻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四十五卷,见《张志》。文谰阁传钞本。大德己亥三年,广信书院,刻《稼轩长短句》十二卷,见《杨录》。大德壬寅六年,宗文书院,刻《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一卷、《目录》一卷,见《四库书目提要》、《钱日记》、《孙记续编》、《森志补遗》、《丁志》、《陆志》。无年号,刻《本草衍义》二十卷,见《陆志》。刻《五代史记》七十五卷,见《张志》、《瞿目》、《朱目》。大德丁未十一年,梅溪书院,刻《校正千金翼方》三十卷、《目录》一卷,见《森志》、《杨谱》、《缪续记》。日本仿刻宋本。龙集乙卯当为延祐二年,圆沙书院,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杨录》。延祐丁巳四年,刻《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见《瞿目》、《缪记》。刻林駉《皇鉴笺要》六十卷,见《朱目》。延祐庚申七年,刻《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见《瞿目》、《朱目》、《陆志》、《陆续跋》。

  泰定甲子元年,梅溪书院,刻马括《类编标注文公先生经济文衙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五卷、《续集》二十二卷,见《天禄琳琅》六。西湖书院,刻马端临《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见《瞿目》。又苍岩书院,刻《标题句解孔子家语》三卷,见《森志》。泰定乙丑二年,圆沙书院,刻《广韵》五卷,见《森志》、《杨谱》。刻《记纂渊海》一百九十五卷,见《浙录》。泰定丙寅三年,庐陵武溪书院,重刻宋淳祐丙壬六年《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见《孙记》、《丁志》、《陆志》、《缪记》。

  泰定丁卯四年,梅溪书院,刻陈栎《书集传纂疏》六卷,见《张志》、《森志》、《陆志》、《陆续跋》。至顺四年,癸酉,是年改元元统元年。龟山书院,刻李心传《道命录》十卷,见《天禄琳琅》六。元统甲戌二年,梅溪书院,刻《韵府群玉》二十卷,见□□。后至元丁丑三年,梅溪书院,刻《皇元风雅》三十卷,见《瞿目》。至元又五年,西湖书院,重刻马端临《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见《陆志》、《陆续跋》、云:“至元初余谦刊。”《瞿目》。云:“初刻于泰定元年,置板西湖书院,后有缺失。至正五年江浙儒学提举余谦访得原稿于其子志仁,重为订正补刊,印行于世。”按:此本实后至元五年所刊,非至正五年也。《瞿目》有误。至正壬午二年,刻《国朝文类》七十卷、《目录》三卷,见《瞿目》、《朱目》、《陆志》、《丁志》、《杨录》。重修至元四年刊本。

  至正己丑九年,建宁建安书院,刻赵居信《蜀汉本末》三卷,见《瞿目》。至正庚子二十年,屏山书院,刻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见《瞿目》。刻《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见《丁志》、《陆志》。影元钞本。至正癸卯二十三年,西湖书院,刻岳珂《金陀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见《吴记》、《张志》、《瞿目》、按:本书朱元佑序云书院即岳氏故第。《陆志》。至正乙巳二十五年,沙阳豫章书院,刻《豫章罗先生文集》十七卷,见《瞿目》、《丁志》。至正丙午二十六年,南山书院,刻《广韵》五卷,见《森志》、《陆续跋》、《杨谱》。无元号丁未岁,抚州路临汝书院,刻唐杜佑《通典》二百卷,见《陆跋》。按:元有两丁未:一大德丁未;一至正丁未,元亡。此当是大德丁未也。无年号,茶陵桂山书院,刻《孔丛子》七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梅隐书院,刻《书集传》六卷,见《杨谱》。序后有“梅隐书院鼎新绣梓”木牌记。雪窗书院,刻《尔雅郭注》三卷,见《张志》、《朱目》。又有——

  太医院本。大德四年,刻《圣济总录》二百卷、《目录》一卷,见《森志补遗》。

  官医提举本。至元五年,江西官医提举司,刻《世医得效方》二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大德丙午十年,湖广官医提举,刻《风科集验名方》二十八卷,见《陆续志》、《森志》。至元五年,建宁路官医提领,刻《世医得效方》二十卷、《目录》一卷,见《瞿目》、《森志》。明翻宋本。此元官刻书大概也。有名为书院,而实则私刻者——

  方回虚谷书院。大德己亥三年,刻《筠溪牧潜集》七类不分卷,见《陆续跋》。

  茶陵东山陈仁子古迂书院。大德己亥三年,刻《增补文选六臣注》六十卷,见《丁志》。明翻元本。大德乙巳九年,刻宋沈括《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见《丁志》。无年号,刻《文选补遗》四十卷,见《天禄琳琅》十。云:目录有“茶陵东山书院刊行”木记。

  詹氏建阳书院。大德中,刻《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见《浙录》。潘屏山圭山书院。至正戊子八年,刻《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集》二十五卷,见《森志》、《陆续跋》。云:亦题积庆堂。平江路天心桥南刘氏梅溪书院。无年号,刻《郑所南先生文集》十六篇一卷、《清隽集》一卷、《百二十图诗》一卷、《锦残余笑》一卷,见临桂况周颐《蕙风簃藏书》。传钞本。郑玉师山书院。无年号,自刻《春秋经传阙疑》四十五卷,见《瞿目》。此皆私宅坊估之堂名牌记而托于书院之名。以元时讲学之风大昌,各路各学官私书院林立,故习俗移人,争相模仿。观其刻本流传,固可分别得其主名矣。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