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
宋元明官书许士子借读 |
|
刻书以便士人之购求,藏书以便学徒之借读,二者固交相为用。宋明国子监及各州军郡学,皆有官书以供众读。今其事略可考见者:《天禄琳琅》一,宋版《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十二卷,书中每间数纸,辄有真书木印,曰“鄂州州学官书”,曰“鄂泮官书,带去准盗”。考王应麟《玉海》,咸平四年六月,诏郡县有学校聚徒讲诵之所,赐《九经书》一部。大观二年六月,州学藏书阁赐名“稽古”。则州郡学置官书,自宋初已然。 李心传《朝野杂记》载:“王瞻叔为学官,尝请摹印诸经疏及《经典释文》,贮郡县以赡学,或省系钱各市一本,置之于学。”是南渡后犹重其事。且有准盗之条,官守为綦严矣。《天禄琳琅》三,宋版《六臣注文选》,中有宋宝庆宝应州印及“官书不许借出”木记。按:《文献通考·舆地考》,载宋理宗宝庆间,以逆全之乱,降淮阴郡为淮安军,又以宝应县为宝应州。是宝应州之名自理宗时始建,故官印于州名之上冠以纪年。自后,元明以来,其制未改。《陆志》、《陆跋》,北宋刻大字本《资治通鉴》,卷中有“静江路学系籍官书”朱文长印。第六卷前有朱文木记,曰:“关借官书,常加爱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仍令司书明白登簿,一月一点,毋致久假。或损坏去失,依理追偿,收匿者闻公议罚。” 《天禄琳琅后编》二,宋版《大易粹言》,册末纸背印记,云:“国子监崇文阁官书,借读者必须爱护,损坏阙污,典掌者不许收受。”《天禄琳琅后编》三,宋版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云:“每册有蒙古篆官印及纸背国子监崇文阁印记。”与《大易粹言》同。考皇庆二年六月建崇文阁于国子监,见《元史·仁宗本纪》。此盖当时旧藏,亦即《天禄琳琅后编》所著录之物也。所载印文,官书误作书籍。《张志》,宋刻《经典释文》残本;《黄赋注》,淳熙台州公使库本《颜氏家训》;《钱记》,宋版《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均有此印记。但以阙污为阙失,此因印文篆字不明晰之故。然《颜氏家训》,今见《缪续记》,正作阙失,则《天禄琳琅》误矣。《陆集》,宋本《王状元集诸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集》二十五卷、《纪年录》一卷,卷中有“庆元路提学副使邵晒理书籍”关防。 据王圻《续文献通考》,提学副使有收掌书籍之责。可见元时护惜官书之具于功令也。《黄书录》,宋本《孟浩然集》,卷中有“翰林国史院官书”楷书朱记一。瞿木夫云:“此是元时印。余所见宋刻唐人文集多有此印。”明时官书见于诸家记载者:《钱日记》云,黄荛圃斋中见宋刻《旧唐书》不全本,卷首朱印“绍兴府镇越堂官书”八字,《黄书录》、《瞿目》载亦同。宋陈亮编《欧阳先生文粹》五卷,卷中多正书木印,云:“安抚提刑汪郎中置到绍兴府学官书,许生员关看,不许带出学门。”顾自宋元明累朝嘉惠士林,而制度未为完备。我朝乾隆时,《四库》书成,于江浙间建文澜、文汇、文宗三阁,谕令士子愿读中秘书者,就阁中传钞。夐乎千载一时,为汉唐所未有,何论宋元以下也。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