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
藏书家印记之语 |
|
藏书与藏法书名画不同,子孙能读贻之,不能读则及身而散之,亦人生大快意事。此吾生平所持论也。昔宋穆参军修,卖书相国寺中,逢人辄曰,“有能读得韩柳文成句者,便以一部相赠。”人知为伯长,皆引去。余犹笑其不达。夫欲卖则卖耳,何必问人能读韩柳文乎,更何必平白赠人,使人闻而引去也。吾尝忆及古人藏书印记,自唐至近世,各有不同,而亦同为不达而已。唐杜暹题其藏书卷末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见宋周煇《清波杂志》。元赵孟頫书藏书卷后云:“吾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何如。后人不读,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苟归他室,当念斯言,取非其有,毋宁舍施。”毛晋汲古阁至刻为印记,钤于藏书前后,见蒋光煦《东湖丛记》。明祁承㸁澹生堂藏书印铭,云:“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勿失。”亦见《蒋记》。徐扆题儿陆书轩云:“菲饮食,恶衣服,减自奉,买书读。积廿年,堆满屋,手有校,编有目。无牙签,无玉轴,置小斋,名汗竹。博非厨,记非麓,将老矣,竟不熟。青箱业,教儿陆,继书香,尔当勖。”见自撰《红雨楼书目》。 钱穀藏书印记云:“百计寻书志亦迂,《丁志》:“明弘治刻《新安文献志》上钤此印,作‘卖衣买书志近迂’,似别一人。不知谁先谁后。”爱护不异惰侯珠。有假不还遭神诛,子孙不读真其愚。”《丁志》作“子孙鬻之何其愚”。见《张志》。《昼上人集》下,青浦王昶藏书印记云:“二万卷,书可贵。一千通,金石备。购且藏,极劳勚。愿后人,勤讲肄。敷文章,明义理,习典故,兼游艺。时整齐,勿废堕。如不材,敢弃置。是非人,犬豕类。屏山族,加鞭箠。述庵传诫。”见《蒋记》。吴骞藏书印记云:“寒可无衣,饥可无食,至于书不可一日失。”此昔人诒厥之名言,是为拜经楼藏书之雅则。见《丁志》。宋刻钞配《咸淳临安志》,陈鳣藏书印记云:“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见《蒋记》。诸人皆眷眷于其子孙,究之藏书家鲜有传及三世者。 钱遵王《读书敏求记》云:“予尝论鱼山绛云楼,读书者之藏书也。赵清常脉望馆,藏书者之藏书也。清常没,书尽归鱼山。武康山中,白昼鬼哭,嗜书之精爽若是。”遵王为此言,宜不以此等痴癖为然矣。乃其自序《述古堂书目》云:“丙午丁未之交,胸中茫茫然,意中惘惘然。举家藏宋刻之重复者,折阅售之泰兴季氏。殆将塞聪蔽明,仍为七日以前之混沌欤,抑亦天公怜我佞宋之癖,假手沧苇以破余之惑欤?”词意凄恻,则其笃好何异清常。余自先祖藏书至今,已及三代。吾更增置之,所收几二十万卷。诸儿不能读,浊世不知重,每叹子孙能知鬻书,犹胜于付之奚媵覆酱瓿褙鞋衬,及吾身而思遵王之遇沧苇其人,盖犹快意事也。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