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
古今藏书家纪版本 |
|
古人私家藏书,必自撰目录,今世所传: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袁州本四卷、后志二卷,宋赵希弁《考异》一卷、《附志》一卷;一康熙壬寅海昌陈氏刻本、一道光十年裔孙贻端刻本。又衢州本二十卷;嘉庆己卯汪士钟刻本)、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一武英殿聚珍版本、一浙江重刻武英殿聚珍版袖珍本)是也。 其时有李淑《邯郸图书志》十卷,载晁《志》、陈《录》;荆南田镐《田氏书目》六卷,载晁《志》;董逌《广川藏书志》二十六卷、濡须《秦氏书目》一卷、莆田《李氏藏六堂书目》一卷、漳浦吴权《吴氏书目》一卷、莆田郑寅《郑氏书目》七卷,并载陈《录》。诸家所藏,多者三万卷,少者一二万卷,无所谓异本、重本也。自镂板兴,于是兼言板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一卷。一元陶九成《说郛》本、一道光丙午潘仕诚《海山仙馆丛书》本、一光绪丙申盛宣怀《常州先哲遗书》本),目中所录,一书多至数本,有成都石经本、秘阁本、旧监本、京本、江西本、吉州本、杭本、旧杭本、严州本、越州本、湖北本、川本、川大字本、川小字本、高丽本。 此类书以正经正史为多,大约皆州郡公使库本也。同时岳珂刻九经、三传,其《沿革例》所称有监本、唐石刻本(按此开成石经)、晋天福铜版本、京师大字旧本、绍兴初监本、监中现行本、蜀大字旧本、蜀学重刻大字本、中字本、中字有句读附音本、潭州旧本、抚州旧本、建大字本(原注:俗称“无比九经”)、俞绍经家本、又中字凡四本、婺州旧本、并兴国于氏、建余仁仲凡二十本,又越中注疏旧本、建有音释注疏本、蜀注疏本,合二十三本。知辨别板本,宋末士大夫已开其风。 明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一卷。黄丕烈《士礼居丛书》刻本)注有宋本、元本、旧抄、影宋、校宋本等字,此乃售书于潘稼堂耒,不得不详为记载,以备受书者之取证,非其藏书全目也。当时丰道生为华夏撰《真赏斋赋》(一卷。缪氏云自在龛刻本),不专叙宋、元板书。江阴李鹗翀《得月楼书目》(一卷。一金氏《粟香室丛书》本、一《常州先哲遗书》重编刻本),亦注宋板、元板、钞本字。 国初季振宜《季沧苇书目》(一卷。一嘉庆十年黄丕烈《士礼居丛书》刻本、一光绪乙亥伍绍棠《续刻粤雅堂丛书》本)、钱曾《述古堂藏书目》(四卷。道光庚戌伍崇曜刻《粤雅堂丛书》本),卷首均别为宋板书目。徐乾学《传是楼宋元本书目》(一卷。光绪乙酉吴丙湘《传砚斋丛书》刻本),至以专名属之,顾不详其刻于何地何时,犹是抷饮窳尊之意。明范氏《天一阁书目》(十卷。嘉庆中阮元编文选楼刻本。又六卷。光绪乙酉薛福成编刻本,板存宁波),载宋、元、明刻及钞本字颇详,顾编撰出自后人,非范氏原例。钱曾《读书敏求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著录四卷,雍正四年赵孟升刻本、乾隆十年沈尚杰刻本、乾隆六十年沈氏重刻本,卷同。道光乙酉阮福文选楼刻本,据严氏书福楼本,多数十种,又增《补遗》一卷。道光丙午潘仕诚《海山仙馆丛书》合校沈、阮两刻本,亦四卷),号为赏鉴家,《四库存目提要》谓其但论缮写刊刻之工拙,于考证不甚留意,诚哉是言;吾谓即论缮刻,亦择焉不精,犹门外也。自康、雍以来,宋、元旧刻日稀,而搢绅士林,佞宋秘宋之风,遂成一时佳话。 乾隆四十年,大学士于敏中奉敕编《天禄琳琅书目》十卷,分列宋板、元板、明板、影宋等类,于刊刻时地、收藏姓名、印记,一一为之考证。嘉庆二年,以前编未尽及书成以后所得,敕彭元瑞等为《后编》二十卷(光绪甲申长沙王先谦合刻前、后编),是为官书言板本之始,《四库全书提要》、《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十卷)、《闰集》(一卷。乾隆三十九年浙江布政使王亶望编刻本),亦偶及之。 其后臣民之家,孙星衍有《祠堂书目内编》(四卷)、《外编》(三卷。嘉庆庚午兰陵孙忠愍祠刻板),宋、元旧板并同时所刻,分别注明,自为《平津馆鉴藏书籍记》(三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陈宗彝又为之编《廉石居藏书记》(二卷。光绪甲申章氏《式训堂丛书》刻本)。吴焯有《绣谷亭熏习录》(残稿本,存《经部·易》一卷,《集部》三卷,近仁和吴昌绶校刻)、吴寿旸有《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五卷)、《附录》(一卷。一道光己亥蒋光煦《涉闻梓旧》刻本、一光绪庚辰《式训堂丛书》本)、黄丕烈有《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六卷。光绪十年潘祖荫刻本)、《续记》(二卷。光绪二十一年江标刻本)、《再续》(二卷。近日袖珍活字本)、《百宋一廛书录》(一卷。残稿本,近有《适园丛书》刻本),顾广圻为作《百宋一廛赋》(一卷,丕烈自为注。一嘉庆乙丑丕烈手书《士礼居丛书》本、一光绪三年吴县潘氏重刻本)。 张金吾有《爱日精庐藏书志》(三十六卷)、《续志》(四卷。一道光丁亥家刻本、一光绪丁亥吴县徐氏活字排印本)。陈鳣有《经籍跋文》(一卷。一道光丁酉《涉闻梓旧》本、一光绪庚辰《式训堂丛书》本)、《简庄随笔》(一卷。钞本)。彭元瑞有《知圣道斋读书跋尾》(二卷。一家刻《恩余堂经进稿》附刻本、一《式训堂丛书》本)。瞿中溶有《古泉山馆题跋》(一卷。光绪戊申江阴缪氏《藕香零拾》刻本)。钱泰吉有《曝书杂记》(三卷。一家刻《甘泉乡人稿》本、一道光丁酉蒋光煦《别下斋丛书》本、一同治戊辰莫友芝刻本、一光绪甲申《式训堂丛书》本)。朱绪曾有《开有益斋读书志》(六卷)、《续》(一卷)、附《金石记》(一卷。光绪庚辰绪曾子崇峄刻本)。陈树杓有《带经堂书目》(五卷。近邓氏风雨楼活字印本)。朱学勤有《结一庐书目》(四卷。光绪壬寅德辉刻本)。 邵懿辰有《批注四库全书简明目》(二十卷。无刻本,莫友芝《知见传本书目》即据以为底本)。袁芳瑛有《卧雪庐藏书簿》(四本。家藏底本)。瞿镛有《铁琴铜剑楼书目》(二十四卷。光绪三十四年镛孙启甲刻本)。丁丙有《善本书室藏书志》(四十卷。光绪辛丑家刻本)。丁日昌有《持静斋书目》(四卷)、《续》(一卷。家刻本,无年月)。莫友芝有《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录一卷。同治癸酉友芝子绳孙刻),又有《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四卷。宣统己酉日本田中庆活字印本)。 杨绍和有《楹书隅录》(五卷)、《续编》(五卷。光绪甲午家刻本)。陆心源有《皕宋楼藏书志》(一百二十卷。光绪壬午家刻本)、《续志》(四卷。光绪壬辰刻本)、又有《仪顾堂题跋》(十六卷。光绪庚辰家刻本)、《续跋》(十六卷。光绪壬辰刻本)。杨守敬有《日本访书志》(十六卷。光绪丁酉家刻本),又有《留真谱》(十二册。光绪辛丑模印本)。缪荃孙有《艺风堂藏书记》(八卷。光绪辛丑家刻本)、《续记》(八卷。癸丑家刻本),又编《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四卷。癸丑邓氏活字印本)。 此外傅沅叔增湘、况夔笙周颐、何厚甫培元,收藏与过眼颇多,均有存目,尚未编定。盖自干、嘉至光、宣,百年以来谈此学者,咸视为身心性命之事,斯岂长恩有灵与,何沆瀣相承不绝如是也?外此诸家文集、日记、杂志亦多涉之,如王士祯《居易录》(三十四卷。康熙辛巳刻《渔洋全集》本)、朱彝尊《曝书亭集》(中多钞本书跋)、何焯《义门读书记》(五十八卷。校书仅数种,乾隆辛未刻本)、《校注通志堂经解目录》(一卷。一翁方纲《苏斋丛书》刻本、一咸丰癸丑《粤雅堂丛书》本)、卢文弨《群书拾补》(三十八种。乾隆庚戌抱经堂刻本)、又《抱经堂集》(三十四卷。乾隆乙卯刻本)、钱大昕《竹汀日记钞》(三卷。一何氏梦华馆编刻本,一章氏《式训堂丛书》本)、顾广圻《思适斋文集》(十八卷。道光己酉徐渭仁《春晖堂丛书》刻本)、钱泰吉《甘泉乡人稿》(二十四卷。一咸丰甲寅海昌刻本、一同治壬申刻本)、阮元《揅经室外集》(五卷,即《四库未收书目》。《文选楼丛书》刻本)、蒋光煦《东湖丛记》(六卷。咸丰元年别下斋刻本、光绪九年缪氏云自在龛重刻本)、陆心源《仪顾堂集》(十六卷。同治甲戌刻本),大抵于所见古书,非有考据,即有题记。浸淫及于日本,如森立之《经籍访古志》(六卷)、《补遗》(二卷。光绪乙酉活字印本)、岛田翰《古文旧书考》(四卷。明治甲辰刻本),皆于宋元古钞各书,考订至为精析。 而西儒如法人伯希和,得敦煌鸣沙山石室古书,乃能辨析卷数之异同、刊刻之时代,上虞罗振玉撰《鸣沙山石室秘录》,述其问答之词,读之令人惊叹。吾同年友王仁俊,撰《敦煌石室真迹录》(甲、乙、丙、丁、戊、己六卷),序称英印度总督派员司待讷,搜石室梵夹文载归。然则此种学术,将来且光被东西,裨助文化,岂止儒生占毕之业哉。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