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纪昀 > 纪晓岚文集 | 上页 下页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论


  〈乾隆十二年顺天乡试〉

  天下有各见之端,而所以管摄之者则无二;天下有至变之势,而所以纲维之者则有常。盖其动而著也,皆一理之所分;故其散而殊也,皆一理之所贯。圣人之至德要道,其蕴于心而见于身者,虽不可以一事尽,而要必操其至一以图之。诚以至一之中固不一者,所莫能外也。故周子特明其说曰:“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盖尝论之:

  《通书》之所谓诚,即《图说》之所谓太极也。太极一实理,故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以行,而为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诚一实理,故“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而见诚之源。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而诚于以立。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而遂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在天而天道无不该,在人而人道不能外。皆实理之自然而已,又何疑于五常、百行之本源于是乎?

  则尝就本之说而思之,一木之根,一草之荄,而草木之精英悉具焉,即草木之形质亦无不含焉。生而为柯,生而为叶,生而为华,生而为实,莫非其一本之中,元气真精具于至足,而畅茂条达皆其不自已者也。又尝就源之说而思之,河出昆仑不过一勺,江出岷山不过滥觞;而其既也,宛转乎九折,曼衍乎千里,支分派别,绮交脉注,桑钦之所不能记,而道元之所不能注也。亦其天一化生之气,有以酝酿蓄泄于其间,而流于既溢耳。

  则夫诚之理一存,而五常、百行皆莫外者,不可以想见也耶?盖五常皆性之见端而诚者,性之所以为性;百行皆心之运行而诚者,心之所以为心。天理浑然,至圣之道也。祛妄存真,希圣之功也。其所为斤斤相示也,意良深矣。

  此有得于中庸之旨乎:诚也者,中也;五常、百行,所谓和者也。抑有得于夫子之意乎?诚也者,一也;五常、百行,所谓贯者也。圣诚而已矣,非有得于圣道之深者,乌能为是言哉!朱子以为直接孔孟之传,不虚也。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