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纪昀 > 纪晓岚文集 | 上页 下页
乾隆甲辰会试策问三道


  问:五经同异,虽更仆难穷。然诸儒聚讼不决者,不过数事。今约举一二,以见大凡。

  谈《易》者,率本图书。考孔安国《论语注》称“河图即八卦”,而今本作五十五点。孔颖达《尚书疏》载,刘向、刘歆并称《洛书》有文,而今本亦作四十五点。宋人果何所受之欤?

  古文《尚书》称孔安国传而所释《禹贡》地名,或在安国后;又古文有《汤诰》,而安国《论语注》所引乃据《墨子》。其故何欤?

  《诗序》为经师所递授,郑樵乃力攻之,周紫芝又复攻郑,至今说《诗》分两派,所得孰为多欤?

  《公羊》《穀梁》以日月说《春秋》,其谬固矣。左氏据《鲁史》成书,后儒明其事迹,乃可推褒贬之由,而啖、赵以后,动称舍传以求经,经果可舍传求欤?

  《礼记》杂出诸儒,固未能尽粹;孙炎、魏徵诸人重为编定;吴澄以后,窜改弥多,果可行欤?抑当以张说之议为是欤?

  我国家文教昌明,圣祖仁皇帝御纂及我皇上钦定诸经,厘正传注,至精至当。诸生诵习久矣,其详著于篇。

  *

  问:史家要领,体例为先。迁、固称良史,《史记》《汉书》皆立“表”;刘知幾史学最精,而所作《史通》乃欲废“表”,其说安在?

  欧阳修撰《唐书》,“表”“志”特繁;及撰《五代史》,“谱考”最略。其义何居?

  《史记》包罗历代,其《天官书》,刘知幾以为当作;《汉书》综括一朝,其《天文志》,知幾以为不当作。持论果不谬欤?

  《地理》《地形》诸志,《汉书》详山川,《魏书》载古迹,《唐书》及土贡,《辽史》具沿革,《宋史》则惟列地名;《经籍》《艺文》诸志,《隋书》记旧目之存佚,诸史则否。《汉书》据官目,而《七略》以外有所增;《旧唐书》亦据官目,而开元以后不复补,秉笔者何所从欤?

  诸史皆《本纪》载诏令,《列传》载诗赋,《新唐书》悉删不录,孰是孰非?

  诸史皆有“论赞”,《元史》独阙,孰得孰失?

  《周书》于当日口语每为润色,《元史》于前代案牍多所因仍,孰拙孰工?

  凡此诸条,旧无定论。诸生将备圣朝著作之选,其各抒所见以断,用观史识。

  *

  问:小学之目有三:曰训诂,曰六书,曰音韵。皆究通古义之关键也。我圣祖仁皇帝御纂《康熙字典》《音韵阐微》,我皇上钦定《叶韵汇辑》《音韵述微》,并辨别毫厘,权衡今古。诸生仰钻万一,即可别前代之瑕瑜,略举数端,以观考证。

  《尔雅》为训诂之祖,《小尔雅》《方言》逮乎《广雅》,具有典型,然疏密精粗则有别矣。刘熙解字,务取谐音,果有所传乎?陆佃、罗愿,支流旁出,亦有裨经义否也?

  《说文》部分次序,徐锴《系传》所说确否?《玉篇》《类篇》稍有更易,戴侗、杨桓、周伯琦、魏校尽变古法,果有所见欤?僧行均于《说文》九千字外多所推广,郭忠恕所收古籀亦增于《说文》数百倍,果可据欤?

  《隋志》称婆罗门书以十四字贯一切音,自东汉已入中国,是等韵在四声前;今等韵乃缘四声起,二者孰为韵本?

  今韵祖《广韵》,后变而《集韵》《韵略》《五音集韵》《韵会》《正韵》,其沿革何如?

  古韵,吴棫始有书,陈第又别为一法,其得失何如?

  各条举以对。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