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书之称卷


  卷子因于竹帛之帛。竹谓简,帛谓纸也。《墨子》云:“以其所行书于竹帛。”《汉书·东方朔传》:“著于竹帛。”王充《论衡》:“短书俗记,竹帛胤〔俗本作乱〕文,非儒者所见。”众多非一,是竹帛本汉时通用物矣。帛之为书,便于舒卷,故一书谓之几卷。凡古书,以一篇作一卷。〔《汉书·艺文志》有称若干篇者,竹也。有称若干卷者,帛也。〕如《六经》汉人注本,皆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如《易》首乾卦,《书·尧典》在上,《虞书》在下。《诗·关雎》训诂传在上,诗名在下。皆是。〕果为通连,则当大题在上,小题在下矣。卷之心必转以圆辊,两头稍长出于卷,余出如车轴然。

  《隋书·经籍志》云:“炀帝即位,秘阁之书分为三品,上品红瑠璃轴,中品绀瑠璃轴,下品漆轴。”《旧唐书·经籍志》:“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史库钿青牙轴、缥带、绿牙签;子库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绿牙轴、朱带、白牙签。”盖隋唐间简册已亡,存者止卷轴。故一书又谓之几轴。〔韩愈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三万轴即三万卷也。〕其卷长短随其纸料,亦便于杂钞。

  吾尝谓:《吕氏春秋》每卷月令十二纪后杂入他文四五篇,其义绝不可晓。后始悟所书月令后有余幅,故以他文接钞。迨改为刻本,遂仍其旧。又悟大小二《戴记》之分析,初本无所去取,特兄弟分执数卷,习之日久,各自为学。而《小戴》先列学官,《大戴》遂微。然观《大戴》三十九篇中,又杂出《曾子》十篇,益信古人钞书,取便诵习。自卷并为本,此义益无可考见矣。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