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
巾箱本之始 |
|
巾箱本之名不始于有刻本时也,晋葛洪集《西京杂记》二卷,序云:“刘子骏《汉书》一百卷,无首尾,始甲终癸,为十帙。帙十卷,合为百卷……今钞出为二卷,以裨《汉书》之阙。尔后洪家遭火,书籍都尽,此二卷在巾箱中,尝以自随,故得犹在。”《南史》:“齐衡阳王钧手自细书写五经,部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诸王闻而争效,为巾箱五经。”此盖小袠,便于随行之本。 南宋书坊始以刻本之小者为巾箱本,宋戴埴《鼠璞》下云:“今之刊印小册谓巾箱,起于南齐衡阳王钧手写五经,置巾箱中……诸王从而效之,古未有刊本,虽亲王亦手自钞录。今巾箱刊本无所不备,嘉定间,从学官杨璘之奏,禁毁小板,近又盛行,第挟书,非备巾箱之藏也。”观此则宋刻巾箱全为士子怀挟之用,诬此美名矣。 近世所传各经,宋版最小者有不分卷《九经》,见《天禄琳琅后编》三。一为婺州本《点校重言重意互注尚书》,卷止四寸,宽不及三寸,见瞿《目》。一为《纂图附音重言重意互注周礼郑注》,长三寸一分,幅二寸,见森《志》。一为京本《点校附音重言重意互注礼记》,长三寸半,宽二寸半,见杨《谱》;一为湻熙三年阮氏种德堂刻《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宋刻十行本,行十八字,注文双行二十二字。)高四寸八分,广三寸四分;一为《名公增修标注隋书详节》二十卷(宋刻十行本,行二十字。)高三寸半,宽二寸,均见缪《续记》。吾所藏明刻小板,有《永嘉八面锋》,长止今工部尺二寸六分,宽一寸七分。 近则乾隆十三年姚培谦刻《世说》八卷,五行十一字本,长止今工部尺一寸八分,宽一寸一分,又乾隆中苏州彭氏刻有《论》、《孟注疏》两种,行字极细密,长止今工部尺二寸,宽一寸七分,此皆至近时刻本。往年京师厂肆出一部,前无彭序,福山王文敏懿荣诧为宋椠,以重价得之,后始悟之,已传为笑柄也。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