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上页 下页
书肆之缘起


  扬子《法言·吾子》二:“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此“书肆”二字见于文士著述之始。《后汉书·王充传》:“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此后汉时有书肆也。

  梁任昉《答刘居士诗》:“才同文锦,学非书肆”,此六朝时有书肆也。唐柳玭《训序》,言其在蜀时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又吕温《衡州集》中《上官昭容书楼歌》:“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此唐时有书肆也。

  马令《南唐书·鲁崇范传》:“崇范虽窭,九经子史,世藏于家,刺史贾皓就取之,荐其名,不报,皓以己缗偿其直。崇范笑曰:‘典坟,天下公器,世乱藏于家,世治藏于国,其实一也。吾非书肆,何估直以偿耶?’却之。”此五代时有书肆也。

  至宋则建阳、麻沙之书林、书堂,南宋临安之书棚、书铺,风行一时。迄今如乾嘉间钱景开萃古斋、陶正祥、珠琳父子五柳居,以及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中韦氏瑞锦堂(旧名鉴古堂)、刘氏延庆堂,一经文人品题,遂得附名千古。章学诚《文史通义》援周长发之言,目此辈为“横通”,著《横通篇》以寓讽焉,亦可谓善于题目也已。


梦远书城(my285.pro)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